放在這陰暗的社會中,成為了一道午後明媚的陽光。
這就是大衛·芬奇,一個始終緊盯著美利堅陰暗面的導演,一個鏡頭和光線都帶著嘲諷的導演。
辛辣的題材內容和風格化的電影語言,向來是大衛·芬奇所擅長的。
套用一句高逼格的話來說,黑暗的影像風格展現著人性與社會的黑暗面。
這個陰沉黑暗的社會中,莎拉卻成為了一抹亮色。
在平權的年代,在女性權益高呼的年代,就像曾經的那部《消失的愛人》,主流價值觀都在說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都在保護孕婦的權益,但大衛·芬奇借用女主角的口說道:躺下劈開雙腿很難嗎?
《陽光女孩》的題材、內容和劇本來自於琳賽·比爾,但真正決定影片風格的是大衛·芬奇。
所以,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躺下劈開腿並不難,莎拉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然後有無數次。
她成為了校園裡面的那一抹亮色。
在大部分同學還要數著錢計算生活費時,莎拉過上了令人艷羨的生活。
平淡的生活,抵不過金錢的魅力,也有其他女學生像莎拉一樣,先後陸續下水。
這是個非常聰明的女孩,在這條路上被人領進門之後,卻很快察覺到了很多,懂得借用自身學生的優勢,學會要包裝自己,走高階路線才能掙很多錢。
第一次領她進門的女孩成為了她的經紀,因為那個女孩有著較為莎拉不具備的關係網路,能聯絡到客戶。
但莎拉漸漸反過來教導對方,怎麼才能把她包裝的更值錢。
只要基本條件過關,很多時候,價格提上去了,反而更能吸引到客戶。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部影片簡直就是一部如何成為高階女郎的教學指南。
在全美的大學乃至高中裡面,類似這種女孩漸漸成為常見的現象,大衛·芬奇毫不留情的揭開給所有人看。
為了這部影片,單單拍攝方面,大衛·芬奇就拍了超過500個小時的鏡頭素材,最後剪輯得到了不到兩個小時的影片。
可謂慢工出細活的典型。
大衛·芬奇在黑色風格的電影上面,有著極高的創作天賦,這部《陽光女孩》甚至帶著末日情節,社會陰暗絕望,彷彿只有打破社會體制、法律法規與道德底線,才能爭取到生機。
畢業後的莎拉來到了紐約,進入一家公司做實習員工,準備擺脫過去,開始全新的生活。
電影的明亮色彩消失,穿著深色職業裝的女孩,穿梭在紐約城的高樓大廈之間。
一場叫做社會的鞭開啟始了。
職場的潛規則,低廉的薪水,繁重的工作,老員工不經意的欺壓,中年男性上司若有若無的騷擾……
這些在社會中隨處可見,很多外貌稍微出色點的女孩走出校門踏入職場時,幾乎都會遇到其中的一部分。
新生活的種種不如意,讓莎拉漸漸無法忍耐,終於在見到學校時期從事過同一行業的女同學瀟灑寫意的生活之後,莎拉決定拋棄社會的鞭笞毒打,再次選擇解放自己那自由的靈魂。
一個艷光四射又光芒萬丈的女孩又回來了,並且很快投入到了紐約一位經紀的旗下,利用天賦本錢,開始了新生活。
雖然在新城市裡開始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就像讀大學時一樣,莎拉在這方面有著非常強悍的天賦和領悟能力,沒用多長時間就成為了紐約商圈的名人。
莎拉成為了一名高階應召女友,每小時收費高達1500美元,她的客戶有房地產老爹、律師、有錢帥哥等等。
甚至一位中年男人為了約她,不惜變賣商鋪籌錢。
莎拉成為金錢奴隸,而有些客戶則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