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無以回答,垂下頭來,低聲說:“孩兒只是以為,大隋即將滅亡,父親應該舉事。”
“即將?你說的即將還有多長時間,是今天,還是明天,還是下個月?”
李世民不知為何,父親會這麼一問再問,偏偏對於父親這些詰問,他確實又答不上來,因此只好再次說:
“還請父親指教。”
“父親願意告訴你這些,但是,父親更想告訴你。當你在下一個結論之前,一定要有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作為依據,千萬不要想當然,否則就會後果不堪。如果你沒有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你就不要忙著下結論,而是要去請教別人,調查學習有個知識和經驗。你認為父親說的對不對?”
“對!”李世民恭恭敬敬地回答。李淵見了,知道他一時對此事還不能有很深的體會,於是說道:
“這事,你要認認真真體會一輩子,在對某件事沒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之下,一定不要忙著去下結論。”
“是!”李世民提高聲音回答。這回李淵從聲音中聽出了世民已真心接受他的教誨,便說:
“你剛才提到父親取而代之,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試想,如果父親起事,幫著推翻了隋煬帝,結果是為他人作嫁衣,父親有必要這麼做嗎?”
“沒有,沒有必要!”
“這就是父親舉事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如今隋煬帝的皇朝,只需輕輕一推,就會倒塌。”李淵肅然地說:“只是,義軍已經形成三支強大的力量:瓦崗軍,江淮軍,河北軍。他們之中誰都有能力取隋煬帝而代之。更何況,北方的突厥,對隋皇朝的天下也虎視眈眈,他們隨時都可能衝進中原大地,把隋王朝撕碎。現如今,我們的力量與他們相比,根本不算最強。不說沒有把握與這一切力量抗衡,就是與他們其中的任何一支單獨對抗,也不一定就能贏。很明顯,如果我們這時候起兵,只不過是幫他們把隋皇朝推翻,讓各路義軍失去一個最強大的對手,減少他們的許多傷亡,使他們更加強大。這樣做,對我們有意義嗎?”
李淵的最後一句;在問李世民,也似乎在問自己,轉身走到窗前,面對窗外沉思。李世民見了,跟在父親身後,緩緩地說:
“父親的意思是:我們不只是要推翻隋朝,而是要接過隋煬帝的皇位;因此我們不僅要有力量戰勝隋朝,也要有力量戰勝各路起義的軍隊和突厥兵。”李淵聽了,喜不自禁,點了點頭說:
“我兒對為父的意思理解的很好,汝子可教也。”
“謝父親誇獎。”
“現在,你既然理解了父親的意思,不妨再想想著: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該不該立即起兵?”
“我與父親看法一樣,現在還不到舉兵起事的最佳時機。”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面對起兵之事?”
“小心謹慎,與任何人也不去提及,切不可讓皇上知道我們可能有這樣的野心。”
“說的好!既然現在起兵反隋的火候還沒到。伴君如伴虎,這種時刻,父親身為隋朝手握重兵的人,受猜忌在所難免,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煬帝就算沒有肯定我們有野心,也一定會懷疑我們有野心。所以,我必須小心又小心,儘可能減少皇上的猜忌,多一點時間做好準備。”
“對!父親,你快說說,我們要做哪些方面的準備?我應該怎麼做?”
“你剛才也說,我們不只是要推翻隋朝,而是要接過隋煬帝的皇位。這是我們舉事的目的。我們不比那些已經起義、反叛的軍隊,我們的處境遊刃有餘。剛才我也說了,如果現在馬上舉事,我們面對的,不僅是隋朝的軍隊,更有那一路路如虎似狼的起義及反叛的軍隊,還有北方對隋皇朝虎視眈眈的突厥兵。可是,如今這些如虎似狼的軍隊都在與隋朝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