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需要教化萬民,讓他們明白他們該明白的,這樣國家才能安定,才能富強,同樣的,聖人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聖人,孔老夫子也不是一生下來就能寫出儒家經典,講述仁義理智信。
不過是看得多,做得多,說得多而已,人活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是可以知道一些過去不知道的事情,也會做出一些過去做不出來的事情,一個人二十歲和四十歲的時候能是一樣的嗎?只要他還有些進取之心,就絕對不會原地踏步,那麼就必然會不一樣,所謂人老成精,人見多了世面,才會明白一些過去不明白的事情,過去不會做的,才會去做。
本侯不相信關雲長一生下來就立志要義薄雲天,忠義無雙,也不相信趙子龍一生下來就一身是膽,敢打敢衝,更不相信諸葛武侯一生下來就知道天下要三分,做出隆中對,他們都是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會變成後來的模樣。
關雲長讀了春秋,知曉了春秋大義,又經歷了漢末亂世,性格才逐漸完善,成為忠義無雙之人;趙子龍是跟隨過公孫瓚痛擊外夷,又跟隨袁紹征戰,看透了袁紹的為人,知道了所謂四世三公不過是一個幌子,這才跟隨了劉備,長期的戰陣經驗使得他一身是膽;諸葛亮幼年遭逢大難,後來寄人籬下,又跟隨荊襄名士學習,這才確立了對於漢室的忠心和天下大事的分析。
他們都是經歷了事情,從而才變得讓萬人敬仰,若是沒有經歷,哪裡會成就後來的他們?又哪裡會有波瀾壯闊的三國?本侯又如何寫得出三國?崔先生或許一開始只是為了保命,為了自保,但是後來,或者現在,一定不是為了自保才會與本侯合作,做出這些事情,士族的敗亡是必然,但是他們多存在一天,天下就多受一天的苦楚,崔先生這樣做,是為天下蒼生爭取了數年乃至於十數年的時間,先生此舉,大善。”
崔孝義苦笑道:“怕是那些人知道了這一切是我所為,會把我恨死,我的所為,的確不僅僅是為了保命,而現在也保不住自己的性命了,我只是希望,不要死人,已經死了很多人了,老夫不希望再有人為此而死,都是華夏子民,都是炎黃子孫,自相殘殺,相煎何太急!”
蘇寧笑道:“這才是先生的偉大之處,為了天下蒼生,就要將山東士族推翻,把他們給推翻,然後讓天下人都能讀書,讓天下人都能明白道理,讓這個天下更像是一個完整的天下,而不是國中有國,人中有人,大唐需要休養,需要發展,百姓也需要休養生息,無止境的爭鬥到最後,苦的還是百姓,不是嗎?”
崔孝義深深嘆了口氣,點點頭,說道:“老夫就把山東十數萬人的性命託付給蘇侯了,蘇侯,千萬不要讓老夫的心血白費,千萬不要讓山東的血白流,也不要讓蘇侯自己的心血白費,蘇侯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心血白流才是。
那一天,老夫是看不到了,但是老夫希望,那一天真的會到來,老夫也很希望蘇侯所說的那一切終有一天也能到來,天下為公,天下大同,若是那樣的話,華夏子民幸甚,天下人幸甚,老夫看不到這一切了,但是若是那一天真的到來了,還請蘇侯到老夫墳前告訴老夫一聲,老夫也就可以含笑九泉,此生無憾了。”
蘇寧朝著崔孝義拜了一拜:“先生之言,寧謹記在心。”(未完待續。。)
四百九十四 夷男的決定
對於此番大唐三支大型商隊前來薛延陀商議通商之事和之前大唐宣佈將開放北方重鎮作為通商關口的事情,要說夷男沒有別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夷男的心思就是儘可能地利用這次的事件來為薛延陀爭取最好的條件,畢竟通商所能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西突厥就是個例子,而且可以透過非戰爭的方式獲得增強戰力的能力,誰不想要?
只不過蘇寧的一番話讓夷男有了些別的想法。
如果說在這之前夷男還會有些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