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4/4頁)

史慈,演義說的是“孫策與周瑜商議活捉太史慈之計。”看見沒有,兩人共商。得出個主意,周瑜最多隻能算一半。是個什麼樣的計謀呢?“瑜令三面攻縣,只留東門放走;離城二十五里,三路各伏一軍,太史慈到那裡,人困馬乏,必然被擒。”太普通了吧,這不就是典型的圍三闕一嗎?

結果呢?“太史慈正走,後軍趕至三十里,卻不趕了。太史慈走了五十里,人困馬乏……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計策裡面的二十五里變成八十里了!隨後,孫策再與太史慈說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話,把光芒全部搶走了。

最後那半件追殺王朗的獻計,周瑜明顯地慫了。王朗守城而戰,孫策攻不下,孫靜獻計,取王朗屯糧之所查瀆。孫策大喜,說的是“叔父妙用。足破賊人矣!”然後周瑜就獻了個馬後炮的計策,說:“主公大兵一起,王朗必然出城來趕,可用奇兵勝之。”這裡,奇兵指的是伏兵。孫策的反應是:“吾今準備下了,取城只在今夜。”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早就安排了,還需你說?”

……

縱觀演義,可以發現,周瑜在孫策創業打天下期間,是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色。沒水平,沒功勞,而且還不招孫策喜歡。孫策打下江東,所有的功勞都是孫策自己的,周瑜一點份都沒有。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說:“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也表明了,所有的戰功,都是孫策自己的。孫策死的時候。周瑜在什麼地方?在守禦巴丘!巴丘在哪兒?在長沙附近的洞庭湖邊,在還沒有打過來的荊州地面。

不能說巴丘的地名錯了。寫錯個吧地名,小問題。而那個地名所傳達的意思,卻沒錯。那就是“很遠、很遠的地方”。周瑜跟孫策處不下去了,只能分開。孫策死了,周瑜遵遺命為孫權效勞。孫策若是沒死,周瑜早晚得走。

演義裡,孫策創業初期,攻得很急。借來的三千兵,本身戰力如何,借了之後又如何?沒有說。就算那三千兵是袁術的精銳,也只能說明在袁術的麾下他們是精銳。借出來了,人心就浮動了,精銳就不再是精銳了。

孫策挾死一將、喝死一將的英雄事蹟,在演義中是比較靠後的。就這麼一個沒有英雄事蹟傳揚的傢伙,首仗對張英的時候,蔣欽、周泰就來相助了?這樣的明星效應,理由不足。

孫策打下了江東,打下了許多城池,可曾有一座城池是攻下來的?沒有。都是野戰。敵軍無論怎麼堅守,最後總是沉不住氣,出城交戰。而交戰之時,又往往因為主將個人武力不足,而“主將已死、餘眾皆降”。

也不是說演義中充滿了矛盾。而是說,演義在這一段故事裡交待得十分簡略。演義是要抑曹揚蜀的,周瑜是要居於諸葛亮之下的。因而周瑜就服從大局,被貶低了。在這裡,我們不需要抑曹揚蜀了。我們需要的是,怎麼精彩就怎麼來。於是。我們才有了從另一個角度,重新來欣賞周瑜的機會。

……

在我們的故事中,孫策的英雄事蹟被提前了。因而,蔣欽、周泰等人的慕名前來投效就成了可能。到現在為止,周瑜出過一次計謀,起個一次作用了。但卻並不是孫策所認為的那樣,三千兵與一萬兵。前面那三千兵,真算不了什麼的。沒有了傳國玉璽所質押向袁術借兵,總得另外想辦法給他弄三千兵的。因此,張邈的遊兵散勇就應運而生。

倘若孫策招那三千士兵,就不合情理了。孫策此時正在落難之中,沒有錢的。如果孫策有辦法,那是絕對不會投靠袁術的。既然投靠了袁術,就說明孫策正處於低谷。這是英雄的特性所決定了的。朱治、呂範,�

最新小說: 文明:從不死族到太空死靈 我不是賤聖 我成了二週目BOSS 王者:執掌AG,我是抽卡冠軍! 開局選擇亡靈:我有ss級天賦 虛空拼圖 高達SEED之最後的歸宿 召喚萬界軍團 業餘裡踢出來的國足超級後衛 DNF:求你別搞事,我們真服了 注視深淵 NBA:隊裡有詹皇,先躺一冠 網遊:敢惹他?內褲都給你偷沒了 B級天賦,一樣可以登頂 記錄地平線上的旅途 公路求生之大玩家 列車求生:無掛求生 王者:這個選手,正得發邪 傳說之下,時間線之外的人 遊戲降臨:從隱藏職業開始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