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已經成了土皇帝一樣的存在。 畢竟知雲可不是個普通的古人,沒有那些迂腐的思想。 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什麼人就該放在什麼位置上,發揮他的作用,當然對於那些十惡不赦的,或者是裝到他手裡的,知雲的手段能讓對方後悔來過這個世上。 衙門的後院已經打掃好了,也買了十幾個奴僕,廚子,馬伕。 到了這裡,一家人才算是過上了寧靜的日子,遠離了老家的那點子紛爭,雖然說那點子紛爭,現在看來也不算什麼,畢竟喜歡搞事的夏老爹,夏老太太以及夏老大兩口子已經死了,夏老三兩口子還算識趣。 但離得近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搞出點事來,對老夏家的某些人,知雲是一點信任感都沒有。 現在這樣就挺好,山高皇帝遠的,各過各的日子。 此時的夏志希已經是個13歲的少年了,雖然也送去了學堂讀書,不過,可能老夏家的人真的沒有讀書的天分,夏志希的資質只能說是平平。 因為這一次知雲在京城參加考試,夏志希同樣也在老家參加了考試,但只考了個童生,到了秀才這一關就落榜了。 跟著知雲到了任上,知雲就開始抓他的學業了。 因為以前自己也要科考,有點顧不上這小子,但現在下了衙,就沒什麼事做了,便抓著這小子給他補課。 好歹也是中過進士第6名的人,在大殷朝,知雲的學識也算是排得上號的了,有這麼一個老師,幾乎是天天盯著他的學業,夏志希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 畢竟他哥可不是夫子,最多就是打幾下手掌心,他哥那可是真打啊。 夏老二和丁氏雖然在小兒子捱打的時候滿眼心疼,但是這些年來,家中的許多事都是知雲做主,這兩口子也就只敢口頭上心疼心疼,還真不敢上手去攔。 畢竟大兒子也確實是為了小兒子好。 不打不成器嘛。 咬咬牙,別過頭去當沒看見吧。 俗話說,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哪怕將來大兒子升到知府,甚至是做了京官,小兒子若是不成器,那還能一輩子都依靠大兒子不成? 所以若是能使得他學業進步,挨幾下打就挨幾下打吧,反正那是他親哥,又不可能真的把他打壞。 於是夏志希在家裡最害怕的人並不是爹孃,而是他的大哥。 又敬又怕。 怕的成分居多。 時光荏苒,時間一晃就過去了5年,又到了科考的時間,這一次夏志希信心滿滿,他對考上秀才已經很有把握了,如果運氣好,說不定還能吊車尾考上個舉人。 這五年裡,知雲這知府做的無功無過,一個是因為這裡比較富庶,想要做出大的突出的成績沒有那麼容易。 再一個是知雲覺得這裡挺好,他不想挪窩。 院試結束,夏志希果然考中了秀才,名次也算是比較靠前,第16名。 知雲鼓勵他一鼓作氣,去考一考舉人,若是考上了那正好,若是考不上,就全當是積累經驗了。 反正他現在的年齡也不大,只有18歲。 家裡也一直沒給他議親,這也是知雲壓著的結果,就算要議親也得等到這次考試之後,在知雲看來,18歲還是個孩子呢,不用著急。 夏父夏母雖然心裡著急,但這麼多年來聽從大兒子的也已經習慣了,倒是也沒強硬的要給小兒子說親。 殷朝的規定,鄉試是要到府城裡去參加的,知雲給他安排了一個書童,兩個僕從,在臨近考試前的一個月,趕著馬車去了府城。 這一次夏志希的運氣還是挺不錯的,他寫的那篇策論,剛好投了主考官的胃口,竟然中了個第23名。 這讓夏志希信心大增。 原本他還想著,這次如果能僥倖中了舉人,就找個書院去教書,或者是跟在自家哥哥身邊,做個縣丞什麼的。 這一次考得名次這般好,他決定一鼓作氣,再去參加會試,若是考不上就再讀上幾年書再考,反正他現在年齡也不大。 回來跟知雲一說,知雲倒是也沒反對,反而給他準備了盤纏,又多安排了幾個僕婦跟從,緊趕慢趕的往京城裡趕考去了。 事實證明,夏志希是有幾分運道在身上的。 按照殷朝的規定,每一次會試錄取進士360名,其中一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