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旨意將洪承疇的權力收到了多尼手下,使得正準備在西南大展抱負的洪承疇一下成了無兵無將無調動也無指揮權的糧草轉運官。
洪承疇大失所望。他沒想到一直對他信重的皇帝在大事有望成功之時卻解了他的權力,將他再次閒置。對洪承疇的安排,順治卻沒有不安和愧疚,因為他認為既然三路入滇戰略可以實施,那麼他這天子便要尊祖制削弱對漢官的任用了。當年他啟用洪承疇為五省經略為的是利用,現在,這個五省經略已經沒了利用價值,他自然不會讓滅國首功落在一個漢人手中,哪怕這個漢人對他忠心耿耿,他也時常將“君臣相得”掛在嘴邊。
。。。。。。。。。。
骨子裡,順治從來不相信漢人,他雖然清算了多爾袞,可治政上卻是一直延續著多爾袞的思路——以漢制漢卻不重用漢。
多爾袞攝政期間,提倡以漢制漢,卻從來沒有重用過漢官,只驅使漢官漢將充當南下滅明的先鋒和炮灰,否則也不會出現李成棟、金聲恆、王得仁、姜襄等人的反叛了。
李成棟等人的反叛歸根結底便是沒有得到清廷的重視,沒有得到與他們戰功對等的爵位和封賞。在多爾袞攝政期間,洪承疇也不過是掛了內文院學士之類的虛名,只在順治二年因“剃髮令”導致江南局面糜爛時短暫代替多鐸坐鎮江南處置危局,其後便一直在京中閒置,多爾袞有什麼不好解決的便召他來問問,卻從未再給予其要職,命其獨當一面。如洪承疇這等人物都沒有得到多爾袞的重用,況其餘漢官了。
而在對待號稱“天潢貴胃”的滿州宗室王公,多爾袞卻毫不猶豫加恩、封賜或晉封爵位。清廷的六部尚書、侍郎、八旗都統、副都統、護軍統領、駐防將軍和出征大將軍及將軍等均由滿州人擔任,除此之外,各地的督撫大員也都是由滿州人出任,只少部分漢軍旗出身的能從中分一杯羹。
順治親政後,雖然迫於南方戰事反覆而不得不頂著滿州上下的壓力啟用洪承疇為五省經略,總理對南明戰事,但在對待滿州宗室方面卻比多爾袞做的還要多。他將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鋒、肅親王豪格、承譯親王碩塞、克勒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七人的王爺爵位定為世襲罔替,不降襲的親王,以確保愛新覺羅子孫在大清朝廷所佔的份量壓倒任何一支力量。
除了定世襲罔替的七位王爺,順治還在順治九年時增添議政王公大臣人選,使得滿州的議政王、議政貝勒多達17名,分別是碩承譯親王碩塞、多羅謙郡王瓦克達、顯襄親王富壽、多羅安郡王嶽樂、多羅信郡王多尼、多羅敏郡王勒都、多羅貝勒尚善、世子濟度、杜爾祐、杜蘭等。而議政大臣則更多了,從順治八年至十二年,順治先後任命的議政大臣多達三十餘員,如內院大學士范文程、寧完我、希福等。戶部尚書車克、禮部尚書覺羅郎球、兵部尚書蒙古固山額真明安達禮等,兩黃旗及其它旗重臣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等等。
幾十位議政王公大臣貝勒中只有范文程、寧完我是漢人,且這兩人還是早在後金時期就投效滿州的漢人。所以早被人視為旗人而不是漢人。清軍入關以後投降的漢官沒有一人能夠位列議政王公大臣會議,就是在關外投降的漢官也沒一個能列席。
除了這些,順治還大加封賞滿州子弟為官,可即便如此,在他出於利用考慮啟用洪承疇等漢官時,滿州子弟還是感到忿忿不平,認為皇帝這是摒棄以滿洲為根本的大清國策。開始倚重漢官而冷落自家人!
好在皇帝還是聽得進旗下心聲的,果斷收了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