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麒也一臉不解的問道:“為何要三思而行?”
吳三桂道:“為何要三思而後行,卻是因為你們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選擇,而不是一昧做同樣的選擇。”
父親的話讓兩兄弟一頭霧水,吳應熊問道:“父親以為孩兒會碰到些什麼情況,又該如何選擇?”
吳三桂道:“比如說,在家人之中,碰到這類情況,你該如何辦?”
吳應熊反問道:“父親認為兒子該如何辦呢?”
吳三桂沒有想到長子有此一問,他愣了下,說道:“兒子須學孔融,取那小梨。”
“兒子謹記父親教誨!只是兒子在想,父親為何讓兒子取小梨,而不取那大梨?”
“在家人之中,父母既為尊長,你須有孝敬長輩之心。因此,你不能與父母爭大梨!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兄弟姐妹,既是兄弟姐妹,你須顧置兄弟姐妹之情,所以你也不能與兄弟姐妹爭之!”
吳應熊點頭道:“兒子謹記。”然後又疑惑地問道:“若兄弟姐妹要取大梨,怎麼辦?”
長子的這個問題讓吳三桂再次愣住,隨即很是不快的斥責道:“身為兄長,你只需記住自己該如何辦就行了,至於兄弟姐妹們,由的他們自選。”
吳應熊沒想到父親會突然發火,嚇得趕緊答道:“兒子謹記!”
一直在聽的吳應麒卻問道:“父親,你叫大哥取小的,那麼誰該拿大的呢?是我麼?”
吳三桂哭笑不得地看著次子,真不知說他什麼。
“除此之外,父親認為還有幾種情況呢?”吳應熊在沉默後卻突然又發問。
“還有三種情況。”
“哪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兒子處在眾世俗之人當中。”
“那兒子應該怎麼辦?”
“你應該先取,且必須取大梨!”吳三桂不容置疑道。
吳應熊聽後若有所思,接著又問:“第二種情況呢?”
吳三桂道:“第二種情況是兒子處於眾聖賢之士當中。”
“那兒子應該怎麼辦?”
“你應該最後才取。”
“第三種情況呢?”
“第三種情況是你們當中既有聖賢之人,又有世俗之民時。”
“兒子如何辦?”
“你應該在世俗之民後聖賢之人前取梨。”
聽完父親的三種取梨之道,吳應熊很是迷茫,似懂又似未懂,他對父親道:“父親教兒子此三種取梨之法,兒子覺得其道理太過深奧,不知父親能否給我解釋?”
吳三桂剛要開口,次子吳應麒卻道:“父親,我才不管什麼三種情況呢。在我看來,只有一種情況,也只有一種方法!”
吳應熊看向弟弟,問道:“只有哪一種情況,一種方法?”
吳應麒道:“對,在我看來,不管是世俗之人也好,還是聖賢之人也好,都是外人。因此,對我來說,就是在外人之中時,如何取梨。”
“那你怎麼取呢?”
“當然取最大的梨。”
“為何?”
“能有大梨取卻不取,那是虛偽。我可不願為個虛名而棄了實惠。”
聞聽次子所言,吳三桂眼睛猛的一睜,仔細打量起這個在他看來頗是有點不學無術的兒子。
吳應熊卻有些生氣,他道:“二弟,父親要我們分三種情況取梨,怎的到你這便只有取大梨一途呢?”
“不是吳家人,我便只取大梨,難道要讓大梨給外人不成!”
吳應麒說的理直氣壯。如此一來,身為兄長的吳應熊便更加生氣了,他怒道:“父親給出三種情況,是讓我們好生思索,不是讓你這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