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於是便也跟著去了嘉定。
原是以為“納蘭”一行會去嘉定城中,不想他們並沒有進城,而是去了城東一座大莊子。在那莊子呆的時間也不長就出來了,緊接著又去了一處教寺。同樣,“納蘭”一行在教寺也沒有停留多長時間就匆匆出來,之後卻是進了城,落腳在一間客棧內。此後,便再也沒有出來過。
於百恩跟了一路,總想發現點什麼,但卻是什麼也沒發現。“納蘭”一行除了姓氏讓人生疑,其他看上去都很正常,並且那“納蘭”的隨從都是松江本地人,並非北地之人。
在客棧外守了半天后,於百恩自嘲一笑,覺得自己或許疑神疑鬼了,滿韃子早叫太平軍攆過了江,怎可能還有膽來松江。難道他們不怕跟南都的那些滿韃一樣,被齊王殿下活坑了不成。
或許,自己聽錯了,那僧人喚的不是什麼“納蘭兄”,而是其它吧。
因為之前教民的事害的城中漢人百姓吃了不少苦,又讓湯效先捱上面的訓,於百恩實在不好意思再去見好友,便僱了輛馬車,叫車伕趕往崑山。
半道,經過先前那“納蘭”一行進去的莊子外面時,於百恩卻看到有十幾個鄉民趕著幾輛堆滿竹竿的馬車入內。竹竿用處很多,松江是水鄉,這竹竿用得更多,於百恩沒有懷疑什麼。但當他再一次看到有幾個教民也趕著堆滿竹竿的馬車經過時,卻不禁再次生出莫名的不安情緒來。
這不安,到底緣何而來,於百恩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是覺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對。
他讓車伕將馬車停下,給了他些銅錢,叫他到附近去打聽一下,可車伕卻沒打探出什麼有用的訊息。於百恩想自己親自附近人家詢問,但他是外地人,冒然問當地人,只怕效果還不及這本地的車伕。
“客官,還去崑山嗎?”
車伕見於百恩不說走,也不說留,在那皺眉想什麼,便催促了下。天色快黑了,這要再不抓緊趕去崑山,他明兒個可就趕不回來了。
“走吧。”
於百恩也是實在想不到什麼,只得揮手示意車伕出發。車輪剛轉動,他心卻猛的跳了一下,想到一個駭人的可能竹竿削尖了不是殺人利器麼!
。。。。。。。。
浙江錢塘江畔,難得要一覽錢塘江景的周士相被軍情司的急報壞了心情,他隨手將急報遞給了剛從鎮江趕來的王輔臣,十分不滿的對他道:“松江府那幫官員真以為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不成?人家到處收竹竿,他們就一點警惕性也沒有?要不是軍情司,我看他們被竹竿捅死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呢。”
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
王輔臣是帶兵的人,自然知道竹竿削尖了可以殺人。想當年戚繼光在浙江抗倭時,軍中就曾裝備大量竹竿用來對付倭人的倭刀。歷代農民起事,也曾大量使用竹竿作為武器,一來竹竿易得,二來便宜,易於上手。不過因為不知道松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所以王輔臣也不敢妄自猜測。
據王輔臣所知,前陣在松江等地的清欠確是得罪了許多士紳地主,可那些敢鬧事、敢反抗的多半都被治了罪。清欠並不曾針對百姓,士紳又被摧毀了大半,百姓無人煽動如何敢私下謀逆,這松江發生什麼事叫大帥如此惱火呢。
王輔臣下意識的去看手中的急報,可說來慚愧,他馬鷂子其實也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軍中開展識字運動,大辦識字班,他馬鷂子卻愣是一次也沒參加過。因為其是鎮將,一鎮之首,鎮裡的安軍大使拿他沒辦法,總不能報到軍帥府,說鎮將不肯識字吧。和王輔臣一個德性的還有瞎子李,一馬一步二大將,端的是兩個大老粗,文盲一對。
周士相沒有注意到王輔臣臉上的尷尬之色,只在那憤憤道:“還有那些教民是怎麼一回事?誰給他們的膽量圍攻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