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的帝王看不上東瀛島國,是有緣由的。
不僅地小民寡、孤懸於海外不利於管理,且土地狹小山地極多,自然災害頻繁,這對於執掌中土萬里河山的帝王們來說,實在是有些寡淡無味……
最重要的一點,以農耕立國的中原政權,在儒家文化的薰陶下極其保守,如同倭國這般“化外之地”,是被摒棄輕視的,又怎麼會派遣大軍不遠萬里前去征伐?
自古以降,儒家文化主導之下的中原政權都信奉“自掃門前雪”的封閉政策,自己家裡這麼多人這麼多土地都管理不過來呢,哪裡有興趣去覬覦別人家的土地?
而當這種政策發展到了極致,便是“閉關鎖國”的極端主義,將自己封閉起來脫離於整個世界之外……
其實,無論明朝還是清朝,起初的“閉關鎖國”都是由當時的社會環境造成的,某種程度上這是當時對國家有益的政策。但是當時過境遷,“孝子賢孫”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抱著“祖法不可違”的觀點叫囂著拒絕改革,不能因地制宜的予以變化,便成了導致國家封閉落後的罪魁禍首。
人家老王說“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才是至理名言!
扯遠了……
有唐一朝,國大民嬌,即便到了安史之亂後最落魄的時候,亦是周邊小國競相景仰的物件,自然談不到什麼“閉關鎖國”。但是帝王的思想卻毫無二致,嚴重缺乏進取心。
即便是李二陛下這樣的雄主,亦只是在保護西域商路之餘,心心念唸完成隋煬帝未曾完成的征服高句麗的偉業,對於那些懸於海外的廣袤土地,連看一眼都沒心情……
房俊心念電轉。
他以前並未考慮過這個問題,是疏忽了,亦是一種無奈。
儒家文化的薰陶早已根深蒂固,貿貿然讓皇帝滿天下的去跑馬圈地,滿朝大儒就能一人一口唾沫將他噴死……
什麼“國雖大,好戰必亡”,“君子以除戎器”之類的說法,足以將房俊打擊得體無完膚。
但是現在他忽然意識到,眼前這位李二陛下可是與以往的帝王都不太一樣……
這不是說李二陛下就比秦皇漢武更英明神武,而是李二陛下對於成為“千古一帝”的執念更堅決、更入魔!李二陛下的皇位來路不正,他要依靠古今未有之功業來向後人展示,我李二才是最能當好皇帝的那個!
這相當於一個龐大到極點的“洗白”過程,歷史證明,李二陛下做得確實不錯,雖然至始至終他也沒能踏平高句麗。人們都知道他殺兄弒弟,甚至將兄弟的老婆納入後宮,這樣的一個人道德品質已經渣到極點,本該是人神共棄遺臭萬年,但是後人談論起李二陛下,對於他上位的過程只是當做一種談資,更多的是肯定他作為皇帝的功績。
不得不說,李二陛下是得到歷史鍾愛的……
但是在房俊看來,這遠遠未夠。
心中打定主意,想要說服李二陛下,就只有以利誘之。
既有開疆拓土之利,亦有真金白銀之利……
“微臣時常與天下各地的商賈接觸,聞聽各地稀奇之事物,曾聽有人說,倭國盛產金銀,山上的銀脈只淺淺的埋在土表之下,稍加挖掘,便是一處豐盛的銀礦,而金礦更是遍地皆有。據說倭國有一處叫做‘石見’的地方,遍地銀礦,整座山開採出來都是白銀……”
至於“石見銀山”是到了日本戰國末期才開始開採,房俊才不管,他只要蠱惑李二陛下就是了,反正就算到時候派人前去挖掘,也能挖掘出銀子來……
李二陛下卻皺起眉毛,有些心動,又有些迷惑:“白銀並不作為財富而流通,取之何用?”
房俊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噎死。
居然忘記了此時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