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公安部曾經有過統計:在全國,東北的犯罪率是低的,但大案要案往往在東北。總體上說,東北人的道德品質是好的。因為道德品質敗壞的人會產生偷竊、挑撥離間、違約、失信、欺騙、敲詐等念頭,這些均屬於道德品質的範疇;而發生大案要案則是社會矛盾尖銳的反映。
因此,東北人要好好反思自己,不能因命運的坎坷產生絕望情緒,鋌而走險,否則某些東北人的缺點就會被泛化到全體東北人的身上,使許多大城市人對東北人產生“恐懼症”,在全國人民的心中對東北人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現在是傳媒時代,傳媒給人們造成了某種對東北人的片面想像和虛幻的想箱,所以東北人儘管要剋制自己,不要給傳媒製造這樣的機會。
第三,東北人的某些優點,在外地人眼裡看來恰恰是缺點。如雪村的音樂評書《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東北人是不是活雷鋒,我們姑且不論,而許多外地人,諸如上海人和廣東人,恰恰不喜歡做“活雷鋒”,而是考慮:“我救了你,你給我多少錢啊。”因而就開始無情地嘲笑東北人身上的“傻勁”,這無疑是一種極為矛盾的價值觀念。
一個國家落後了就要捱打;一個地區經濟落後時,我們就會失去話語權。總體上說,東北人這個具有獨特身份認同的人群被別人歧視的主要原因就是經濟歧視。因此,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東北人,我希望充滿智慧、胸懷廣闊、大氣的東北人在新時代面前,能夠充分抓住各種機遇,再次站起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附:老孔啊老孔(1)
楊 凱
老孔旁白:今兒困了,得早點上炕了。手機也丟了,手錶還進水了。所以貼一篇吹噓孔某人的訪談,算是沖沖喜吧。但願一夢醒過來,千樹萬樹梨花白。冰山來客雖不在,滿山和尚笑開懷!
一
“北大,理教113。我6點一刻下課。老孔。”孔慶東老師回覆過來的郵件很簡單。不過我心領神會,這就算是接受我的採訪要求了。
我特意提前了半個小時趕到。理教113是個扇型的大階梯教室,又是晚飯時間,但是仍然“客滿”。教室後面站著不少人,兩側還有幾條“好漢”坐在暖氣片上。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後面,看這位傳說中的“北大醉俠”究竟“武功”如何。
講臺後是老孔健壯的身軀,一條細格紋的圍巾搭在胸前不乏儒雅,然而鬍子卻還“拉茬”著,果然是一副“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醉俠”神情。他身後四塊碩大的可拉伸的黑板上,字並不多,錯落寫著“孤島戲劇”、“郭沫若”、“改造秧歌劇”等等字樣,這是一堂有關中國現代戲劇的北大通選課。
“當時的上海,各色人等、魚龍混雜。”老孔講課語速偏快,但是更快的是他的思維跳躍能力,“那時候你在街上走,碰到一個人,戴著大簷帽,你不知道他是幹嘛的。他很可能是日本人的特務,也可能是汪精衛的特務,也可能是國民黨的特務,還沒準兒是八路軍的眼線……那時候可以說滿街都是戲——比007的故事可精彩得多了。”
“歷史劇為什麼突然之間就在國統區興起了?因為那個時候的高壓統治不讓你說現實的尖銳問題。不讓直接說,那就借古寓今唄,要知道‘一切的歷史劇都是現實劇’,所以抗戰時期歷史題材的戲劇把筆墨集中在中國的明末清初和太平天國兩個時期就很好理解。晚明,這是國家危亡的關頭,可是朝廷裡的人內訌,亡國了還不團結,這點大家看看《鹿鼎記》就知道了,沐王府、天地會相互不服氣、成天扯皮;太平天國也是一樣,內鬥,最後加速了自我滅亡。郭沫若的《屈原》在重慶,觀眾熱烈歡迎,因為他把中國當時最尖銳的矛盾,用歷史上的故事表現出來了。”
“把文學當歷史寫,或者脫離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