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還是太子,便有勞賢侄了”
有勞自己?
杜睿聞言,不禁一怔,突然起身,一輯到地,他雖然滿腹才學,得天下人的無數讚賞,可是任何讚賞也及不上魏徵這一句
魏徵說出這樣的話,顯然是將杜睿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了,能被魏徵這樣的忠臣,直臣,諍臣這般看重,杜睿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離開了鄭國公府,杜睿將魏徵的奏摺翻看了一遍,見上面寫的居然是在後世赫赫有名的《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在原本的歷史上,魏徵上這道奏疏是在貞觀十一年,那個時候,正處在貞觀中期,人民生活逐漸富裕,邊防日益鞏固,國威遠揚,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四處遊玩,惹得民怨沸騰,為讓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戒奢以儉,於是,魏徵上此疏以警示太宗
在此疏中,魏徵緊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思想,為這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安邦治國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闢的論述,其主題在於提醒太宗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去積聚德義具體提出了戒奢侈、恤百姓、戒焦躁、不自滿、不放縱、不懈怠、納忠言、遠小人、克喜怒、明賞罰等數十個建議
只是沒想到,如今這篇《諫太宗十思疏》居然成了魏徵的遺作,最讓杜睿感佩的是,魏徵明知命不久矣,居然都沒有為自己的後輩兒孫謀求什麼,還是一如既往的一心為公,杜睿自問,假使是他的話,他也絕做不到這般
將奏疏上呈給太宗,太宗看過之後,也不禁涕下,半晌才道:“玄成何必如此苦了自己”
當即便下令讓衡山公主與魏書玉幾日完婚,為魏徵沖喜,也好讓衡山公主在公公門前盡孝
在原本的歷史上,魏徵死後,太宗便毫不猶豫的毀掉了婚約,將衡山公主另嫁他人,可是如今太宗顯然是被魏徵的大公無私感動了,讓那件使太宗身上沾染了巨大汙點的事沒有再次發生
可是一切的努力,都沒能挽救魏徵的性命,在魏叔玉和衡山公主大婚之後,魏徵最終還是沒能熬到春暖花開,與世長辭
()
太宗聽聞魏徵過逝,泣道:“今魏徵俎逝,遂亡一鏡矣” , 。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繪圖凌煙閣
魏徵突然去世,給太宗的打擊還是很大的,他原本就是個念舊的人,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在得享江山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誅殺功臣,給自己的子孫後代鋪路,比較著名的就是漢高祖劉邦,以及日後的明太祖朱元璋了
但是太宗卻並非那等冷血之人,對待滿朝的功臣宿將,即便登基十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