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寶玉探病。
第五十一至六十回這十回本原封不動編入一七六○本,不會是太早的本子。但是十回內倒有五回有賈蓉妻,又有書中唯一的一次稱都城為長安。從這十回內“�”、“俇”的分佈上,可以知道自從X本改掉元妃之死,沒再改過,顯然這十回是保留在X本里面的早本,大體未動。
這十回只要刪掉回目頁背面“庚辰秋定本”那三行字,再把“俇”都改回來改成“曠”,就是X本。至於為什麼格式與X本頭五回不同,我們已經知道回目後批怎樣演變為回前另頁總批,因為一回本上可以後加附葉,較便。但是為什麼書名也不同?這十回本封面與回目頁上的書名是“石頭記”,X本頭五回──即甲戌本頭五回──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一向都以為甲戌、己卯、庚辰本的書名都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重”作“不止一次”解,可以包括二、三、四次。所謂“四閱評本”是書賈立的名目。但是庚本回目頁分明注重區別評閱次數,四評後書名“石頭記”,不再稱“重評石頭記”。
後人加的題頁不算,書中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標題的有下列三處:茍甲戌本“凡例”、第五、第十三、第二十五回第一頁;啕庚本每回回首第一行;咮庚本十六張典型回前附葉,來自X本──第二十一回的那張多年後補抄的不算。
甲戌本“凡例”與第五回的第一頁是四回本X本第一、二兩冊的封面。甲戌本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都是配合那兩冊四回本重抄的。這後八回雖然為了編者的便利,改變總批格式,此外都配合頭八回,好湊成一個抄本。因此第十三、第二十五回回首仍舊襲用X本書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至於庚本每回回首的書名,每回第一、二行如下: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
第×回
甲戌本每葉騎縫上的卷數同回數。不論庚本的卷數是否也與回數相同,“卷之”下面應當有數目字,不是連著下一行,“第×回”抬頭,因為“卷之第×回”不通。“卷之”下面一定是留著空白,“第×回”也是“第□回”,數目後填,因為回數也許還要改。但是後來“第□回”填上了數目,“卷之”下面的空白不那麼明顯,就被忽略了。
庚本只有五回沒有“卷之”二字:第七、第十六、第十七、十八合回、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回。
第十六回內秦鍾之死,俞平伯指出全抄本沒有遺言,其他各本文字較有情致;有一句都判向小鬼說的話,甲戌本獨異,如下:
別管他陰也罷,陽也罷,敬著點沒錯了的。
庚本作:
別管他陰也罷,陽也罷,還是把他放回,沒有錯了的。
俞氏囿於甲戌本最早的成見,認為是庚本改掉了這句風趣的話,正回楔子裡僧道“長談”的內容庚本完全略去(注二十五)。──把一句短的反而改長了,省不了抄寫費,與刪節楔子不能相提並論。甲戌本這句只能是作者改寫的。秦鍾之死顯然改過兩次,從全抄本改為庚、戚本,再改為甲戌本。
庚本此回下接第十七、十八合回。第十七、十八合回屬於詩聯期。此本第七回在詩聯期改北方話。沒有“卷之”的五回可能在同一時期改寫過,發現了這多餘的“卷之”二字,所以刪了。
一回本X本有回前附葉的,附葉就是封面,因此上面有書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沒有回前附葉的,第一頁就是封面,所以第一行標寫書名。庚本第五十一至六十回是X本,每回第一行都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這十個一回本編入十回本的時候,回首這款式顯然未經作者或批者鑑定,否則不會弔著個無意義的“卷之”。這十回本原封不動編入一七六○本,沒有重抄。一七六○本其他部份重抄,也仿照X本每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