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件集藝術性和視覺性於一體的精品,無怪乎後人評價為“右軍字型,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據說老王寫完之後,對自己這件作品也是相當相當的滿意,曾經反覆重寫了好幾遍,但總是達不到自己第一次的水平。對此,他本人也不無感嘆地說:“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對於這件神仙饋贈的禮物,老王視為傳家寶,留給了自己的子孫。
後來他的七代孫智永出家做了和尚,臨死前將《蘭亭序》傳給自己的弟子辯才。中國人普遍對書畫珍品都有獨佔心理,自己欣賞是可以的,拿出共享是沒門的。佔有了不行,還要讓自己的名字隨著這些寶貝流傳百世,所以今天我們在看到很多書畫古董的時候,總能見到上面蓋滿了大大小小、有圓有方的戳子。辯才和尚也不例外,他把《蘭亭序》看成自己的命根子,為了長久地佔有,就在臥室房樑上鑿了一個洞,藏入其中。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拿出來獨自欣賞一番。
唐太宗平定天下後,拿刀的機會少了,拿紙筆的機會就多了。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他尤其崇拜王羲之。當玄奘取經回國後,他特意造了一座大雁塔,想用王羲之的字型刻在塔上,於是想盡各種辦法從民間蒐集了一千三百餘帖老王的真跡。既然是收藏,就一定要收到最好的藏品,找到《蘭亭序》就成了唐太宗的終極夢想。皇帝想打聽東西自然不是難事,很快他就知道了《蘭亭序》的下落。此後,他多次派人去和辯才和尚談判,每談一次,價格抬高一次,估計除了江山、老婆,他什麼都可以給。
作為一個出家人,辯才的願望除了早點成仙,就是多佔兩天《蘭亭序》。對於第一個要求,唐太宗當然滿足不了,所以生意終於談崩了,辯才和尚總是以不知真跡下落為回應手段。唐太宗號稱“天可汗”,名聲好得要命,對於死不合作的辯才當然不能明搶。明的不行,他就來陰的。他想到了一個人——御史蕭翼。這人平時點子多,曾為自己立下不少功勞,做這種事是手到擒來。蕭翼也不推辭,和唐太宗要了幾幅王羲之的真跡就上路了。
蕭翼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拋磚引玉”,所謂磚,就是他手中的幾幅真跡。他化裝成一介書生,坐船來到辯才所在的湘潭永欣寺遊玩。辯才懂書法,他也懂書法,一來二去,兩人就成了話友。
曾經有一次,辯才和他做抽字賦詩的遊戲。辯才抽到了“來”,隨口吟道:
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把雲同落莫,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非君有秘術,誰照不然灰。
蕭翼則抽到了“招”,毫不示弱地回道: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勝招。彌天儀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還汎,心猿躁自調。誰憐失群翼,長苦業風飄。
兩人打了個平手。棋逢對手,將遇良材,兩人如此投機,很快就從話友升級成了莫逆之交。蕭翼經常出入辯才房中,其他小和尚也見怪不怪了。
眼見時機成熟,蕭翼終於亮出了手裡的“磚頭”。一天,兩人聊來聊去就聊到了書法上,蕭翼說自己有幾幅祖上傳下來的王羲之雜帖,不知道是真是假,希望辯才鑑別一下。辯才看了看,得意揚揚地告訴他,真跡是真跡,可惜不是老王最好的作品,我有《蘭亭序》,你有嗎?看到魚上鉤了,蕭翼故意裝出不信的樣子,說什麼此帖歷經二百年,說不定是贗品。辯才火了,讓他明天來看。
第二天,蕭翼按時赴約,辯才蠢老頭子當著他的面從房樑上取下鐵匣子,拿出《蘭亭序》給蕭翼過過眼。蕭翼記下了藏帖的位置,趁某天辯才離開的機會,騙看門的小和尚說辯才忘了帶淨巾,讓自己來取,然後混進臥室中,手腳麻利地偷走了老和尚的命根子,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唐太宗手裡。皇帝大人龍顏大閱,提升蕭翼做了員外郎。對於丟了寶貝的辯才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