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涇水靈渠顯現,鄭國威震修真界。
自此,鄭國成為天地間的焦點,東土六國,乃至強盛的秦國,皆將目光投向鄭國。
然鄭國雖居秦國,東土六國之人卻以鄭國族人性命相逼。
如今,舉世目光聚焦鄭國與秦國,此事處置不當,必引浩劫。
正如秦王嬴政所言:功臣若不能保全自身,他這秦王又有何顏面坐鎮王座?
.........
“兒臣參見父王,願父王壽比南山,秦國永昌——!”
踏入書齋,嬴高對莊重屹立的嬴政深深一拜,言辭懇切。
志氣堅定,目光虔誠,猶如信徒面對神祗,滿是敬畏。
“公子高,蒙恬將軍未能達成使命,孤打算再派你出使韓域,儘可能將鄭國族人帶回秦國!”嬴政面色凝重,叮囑嬴高。
“公子可有幾分把握?”
“不足三成!”
嬴高神色嚴峻,對嬴政道:“父王,顯而易見,這是東土六國的陰謀,欲令秦國失道於天下。韓域必然得到六國助力,韓王腰板將更硬。”
“這也是蒙恬將軍出使韓域失敗的原因!”
話至此處,嬴高冷笑一聲:“不過此事並非無解,依兒臣之見,只需秦國立場強硬,迫使韓域低頭,危局自解。”
“此事關鍵,仍在韓域能否承受壓力!”
“若父王將藍田軍營二十萬修士的令符交予兒臣,兒臣定將鄭國族人帶回咸陽,甚至讓韓域割地賠元,以求和平!”
這便是嬴高的計劃。
此次出使韓域,若無足夠實力為後盾,無法解除危機。韓王得到東土六國口頭盟約,自以為無敵,卻不知在絕對實力面前,口頭盟約一文不值。
面對秦國銳士的衝鋒,韓域如同無防之城,取之易如反掌。若非整體戰略考量及東土諸國合謀伐秦,韓域早已不復存在。
然而,歷代韓王視而不見,一味挑釁秦國。
“二十萬修士的令符?”
嬴政目光微閃,對嬴高道:“公子高,此時並非開戰良機,秦國整體佈局尚未展開,此時開戰,朝廷難以跟上大軍步伐,弊大於利。”
“兒臣明白。”
嬴高點頭應道:“二十萬修士,兒臣僅調動而已,即便開戰,亦會稟明父王,不會輕啟戰端。”
“嗯!”
嬴政沉吟片刻,對嬴高道:“既如此,孤可將令符交予你,但除你之外,讓蒙恬擔任副使,即刻出使新鄭。”
“兒臣遵命!”
.......
嬴高離去後,嬴政望向蒙恬,叮囑道:“公子高正值血氣方剛,一言不合便可能動兵,你去後需留意,能不動用大軍則不動。”
“諾。”
“蒙恬點頭應允,面帶糾結,道:“陛下,公子為主使,且手握二十萬秦國銳士令符,臣僅為副使,勸說未必有效!”
蒙恬深知嬴高,清楚這是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者,當年僅兩萬大軍便敢出徵河套,如此狂人,蒙恬自認無法阻止。
再者,漠北一戰,他與王賁欠了嬴高大人情,否則他們的爵位不會晉升如此迅速。
聽聞此言,嬴政瞬間明瞭,隨即遞過王者之劍,道:“此乃穆公鎮秦劍,關鍵時刻可制衡嬴高,見劍如見王!”
“諾。”
........
蒙恬離去。
嬴政立於書齋,神情肅穆。他深知,三公子嬴高在用兵上有獨到之處,漠北一戰的輝煌戰績震撼中原各國。
此刻的嬴高,自帶威嚴。
而二十萬修士,足以讓韓域如芒在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