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然,艾承業接下來便是提到了能否請太平軍出師至夔東攻打重慶,建昌方面從川南發起反攻,拿下重慶,再圖成都,這樣可取全川,一舉將吳三桂鎖死在雲貴。
這個請求讓周士相暗自搖頭,眼下太平軍的主力要對付順治的江北大營,根本沒有能力組織入川的攻勢。廣西和湖南現都是採取守勢,哪怕多尼從貴州撤走,周士相也無意奪取貴州,更無意繞道湖北去打四川。
軍情司沒有送來吳三桂反正的訊息,艾承業也道多尼領滿蒙軍隊撤入重慶後,貴州和雲南的一些聽令於吳三桂的清軍也沒有向多尼部發起進攻,甚至對於滿蒙大軍的突然撤離也感到惶恐不安。可想,多尼放棄貴州的原因並非是因為雲南的吳三桂反正。
慶陽王馮雙禮和武功伯王會猜測,多尼領大軍入川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因為貴州無糧可食,另外就是東南發生的鉅變,清廷急需這支滿蒙重兵回到北方,看家也好,用於江南戰事也好,總比困在雲貴的要好。
這個判斷和周士相不謀而合,他也認為多尼突然撤走的原因就是兩個,一是無糧可食,二是回鎮北方。
但周士相也絕不排除吳三桂可能在某些方面讓多尼感到忌憚,這才率部撤走。聯想到洪承疇給洪士銘的那封家信,周士相不由冷笑起來,吳三桂這老小子也真是有趣,這邊給自己添堵,那邊多尼跑了他都不豎反旗,可見這老小子太過憂柔寡斷。
想前世歷史之中,“三藩之亂”時,吳軍一鼓作氣從雲南打到長江邊,南中國連同西北幾乎盡反,北方的康麻子急得團團轉,江山可謂就在眼前,唾手可得,可這老小子卻硬是不過江,結果讓康麻子有了喘息之機。清軍利用吳三桂給出的幾個月時間穩住了陣腳,戰事成了僵持,最後吳三桂一死,吳軍便分崩離析了。
結合多尼跑,吳三桂還是不肯反正放手一搏這事,周士相斷定吳三桂現在就是在觀望,等著自己和福臨分出勝負再行押寶。
周士相和張長庚有談過吳三桂,張長庚認為吳三桂若真是野心勃勃,想趁亂獲取最大的果實,那麼他的機會只有一次,要麼便是立即北上入川,突破滿清的漢中防線,攻入陝西;要麼就是打破太平軍的湖廣防線,衝入湖廣。如果他不這樣做,只在雲貴傻等江南分出勝負,那他最後就是等死的局,最好的結局不過是依舊臣服於明或清。
張長庚認為吳三桂這個人性多疑,做事怕損實力,瞻前顧後,總想得到最大的好處,卻又不願全力一搏。這種人,為鷹犬可,想自做主卻難。眼下他面臨的就是決定其部未來戰略生死的局,壓根容不得猶豫,容不得他在那傻等。他現在應當馬上趁多尼逃跑,率部拿下貴州,然後立即入川,攻打保寧、漢中,奪取西安,佔領潼關。這樣吳軍東可出山西,南可下河南,甚至有望比太平軍更早拿下北京,成就大事。畢竟,順治大軍被太平軍吸引在揚州,多尼那兩萬滿蒙兵馬經這千里逃奔,還能有多少戰意和戰鬥力?他現在不動手,還待何時!
兵貴神速,清廷現在完全顧不了川陝,多尼又率軍逃跑,這絕佳機會擺在吳三桂眼前,他還縮在雲南痴等東南分勝負,真是愚蠢透頂。
周士相認同張長庚所言,他若是吳三桂,早在南都光復之時就對多尼下手了,然後一刻不停直入四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陝西,兵出潼關。他才不會停,要知道陝西和雲貴之間有四川險路阻隔,交通運輸極其不易,若取陝西后不全力東進奪取北京,那在陝西的大軍和在雲貴的兵馬就是首尾不能相顧。顧此失彼,最後的下場無外乎第二個劉文秀,從蜀道撤退,損失慘重。
張長庚又分析吳三桂若不入川奪陝西,還有第二條路走,那就是打出永曆的旗號,以永曆名義收編四川各部明軍,然後不走漢中,而是以重慶為節點,走明軍實力較弱的三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