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現在種種跡象表明,這三方是協調一致,是在共同對付我大俄帝國。
按他涅維爾斯科伊的想法,目前的最好對策,就是和敵人坐下來談判,割地賠款,都可以商量,為的是儲存自己的軍事力量,等待條件成熟的時候,東山再起。
如果儘早認輸,把姿態放低,或許還有一條生路。
否則,死無葬身之地矣!
他在此前不久,又接到總督尼古拉穆拉維約夫的訊息,說海蘭泡已經失守,總督麾下的艦隊全軍覆沒,他們那一路的配合和援助就不要指望了,讓他自謀生路就好。
因此,維爾斯科伊絕望之下,就停在伯力不走了。
本來他是打算逆流而上。去接應總督尼古拉穆拉維約夫的。
他原來就隊伯力有些瞭解,現在又對伯力做了一些考察,發覺這裡的防守工事什麼的建築都很是堅固,駐軍和老百姓也都很整齊,他的信心就恢復了一些。
於是,他就花了一些時間。進一步考察和了解伯力和周圍的狀況。
與此同時,彼得也在看和這個伯力有關的情報。
無獨有偶,麥軻也在研究伯力相關的情況。
因為這裡已經是俄軍力量的最後一個據點,拿下以後,整個黑龍江流域,就不再有大的俄軍勢力存在。
伯力是清前期東北邊疆重鎮之一。
伯力位於潶龍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的東岸。
早在遼代就在這裡設五國部節度使,轄潶龍江下游各部,博和哩為五國頭部。
明朝在此設巴忽魯衛,隸屬於奴兒干都司。
清朝崇德八年在此設博和哩噶珊。
由於各族在這裡頻繁更替做王。所以名字也變得五花八門。
所裡伯力亦作勃利﹑剖阿里﹑頗裡﹑婆離﹑博和哩﹑波力﹑伯利等。
這個名字無論怎樣變化,都是系女真語同一詞的不同漢語音譯﹐原意為“豌豆”。
唐為黑水都督府駐地﹐開元十年在此設定勃利州。
遼代為五國部之一的剖阿里所在地。
金代為胡裡改路轄地。
元代屬水達達路管轄。
明代屬奴兒干都司管轄﹐在其附近的希禪屯置有喜申衛。
清代先後由三姓副都統﹑寧古塔將軍﹑冀林將軍管轄。
不久之前,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率軍到達﹐以此地作為俄國西伯利亞第十三邊防營的屯營地。
他在這裡建立軍事哨所﹐並以十七世紀中葉沙俄侵略潶龍江流域的頭目哈巴羅夫的名字,將伯力命名為哈巴羅夫卡。
伯力地區最早為中國達斡爾部落世居地,此地水產豐富,以盛產大馬哈魚、鰉魚等特產而聞名。
隨著清中後期關內移民的到來,此地由杉東人建成了小漁港,當地人俗稱“伯力屯子”。官方稱“伯力”。
伯力屯扼守兩江江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向南可由陸路至日本海,向東可由水路抵鄂霍茨克海。
控制了此地就控制了遠東,由此,沙皇俄國對伯力及周邊地區覬覦良久,一旦遇到實機,就會予以奪取。
為此。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對這裡傾注了絕大的力量,經營成一個軍事、民用都很發達的戰堡式城鎮。
軍事上,以西伯利亞第十三邊防營為核心,擴充了一百倍的兵力,現在有正式軍人三萬人!
同時。大量遷移俄國移民到這裡,不管是莫斯科,還是從老一代移民那裡,都採取非常有吸引力的鼓勵政策,尤其是土地。
總督穆拉維約夫把那些無主的土地,都分給了這些移民;更把原來屬於中國老百姓的土地,用各種方式霸佔過來,再分給這些俄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