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目前最容易得到,成本低,加上有些小作坊已經有生產,是現成的,加上陳平新建企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帶農民致富,自然是要以農產品為優先選擇。
“這麼做有三個好處,一個是企業的產品跟農民有關,從農民的手中收購農產品,加工後售賣,能夠提升農民收入,比單純的種植糧食要划算。”
“再一個就是建立這樣的企業,肯定得要招工,既然是鄉鎮企業,優先招工的物件肯定是農民,一個月三四十塊錢的工資,不算多,但是也不算少了,能夠為村民提供穩定的收益。”
“最後一點,則是由村民入股,企業獲得利潤會有分紅,這又是一筆額外的收益,而且這筆收益還相當的可觀。”
陳平說的這種模式,實際上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另外一種體現。
由村民集資,同時,也利用村民充當勞動力,包括建廠的土地,也是農民的。
在這方面最為有名的就是華西村,這是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透過集體經濟的形式,將村民的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資源集中起來,再借助改革開放的浪潮,在強有力的能人帶領下,在改革開放的紅利當中分得一杯羹。
只不過華西村的模式經歷了前期的急劇上升後,最後卻是急劇的墜落,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
最為嚴重的兩個問題,一個就是集體經濟與個人權利的平衡,華西村利用村民的資金、人力、土地,開設了不少工廠,賺了不少錢,但是卻在發展的過程中損害了村民的個人利益,導致不少村民最後情緒非常大。
再一個就是雖然利用集體優勢,在能人的帶領下,華西村吃上了時代的紅利,卻在過後的發展過程中錯誤的判斷了市場的發展,導致好多產業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經營狀況下降。
華西村也跌下了神壇。
“這麼做好啊,陳鎮長,你真的是一心為民,由你做鳳山鎮的領導,實在是鳳山鎮的幸事,也是村民的福氣,你放心,我肯定會在塔山村村民中大力的宣傳,鼓勵大傢伙積極的籌集資金,幫助新企業的建設。”羅永明立馬錶態。
“我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跟他們宣傳陳鎮長你在新企業方面的思路和想法。”村支書王長安也立馬錶態。
他主要做村民思想方面的工作,宣傳鎮裡的指示。
三人聊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又有兩個村的主要村幹部提前到了鳳山鎮政府,找到了陳平這裡。
不過只有兩人。
一個是七里牌村的村長鄭強國,一個是三里橋村的村支書劉為民。
陳平將4個人的名字都記在了心中,這幾人往後都可以著重的培養,並且能夠當作自己人。
別的不說,至少對自己的指示非常放在心上,對他這個新任的鎮長非常尊重。
近十一點,張學昌和黃正富兩個人前後回了鳳山鎮政府,找到了陳平。
“陳鎮長,你讓我們通知主要村幹部過來開會的事情,已經通知下去了,有些地方不是我們親自過去跑的,是讓其他的村幹部幫著通知的。”
39個村子,別說騎腳踏車,就是開著小轎車,也不可能全部都在一上午轉一圈,只能是讓其他的村幹部幫著去通知。
見到陳平,兩個人立刻彙報了基本情況。
沒有電話,聯絡起來就是不方便。
對於張學昌和洪正富兩人的這般做法,陳平是能夠理解的,而且也只有這樣做,才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訊息傳達到位。
他點點頭,“辛苦兩位主任了,走,大傢伙一起去吃個飯,正好飯吃完,差不多也就到了開會的時間點。”
陳平帶著張學昌,黃正富,再有過來的4名村幹部,一起去了鎮上的供銷社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