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的卻說這既然是荒地那我哪知道地裡的東西是你種的?他還以為是誰家小孩閒得慌刻意剷出來的形狀呢。
總之呢,雙方爭執的焦點就在這裡,雖然每個案例雙方的說辭有些許出入,但總體來講大差不差的基本都是這個意思。
然而更加奇葩的操作來了,首領們想到腦瓜子都快抽筋了都沒有找到什麼可以完美解決紛爭的辦法,結果雙手一拍要啥來啥……啊抱歉,串臺了,是雙手一拍按照部落固有的習俗來決定!
你問啥習俗?兩個字,雙方派人出來決鬥,贏了的是勇士,輸了的是屍體……
所以說,這首領到底調解了個啥?寂寞麼?
於是乎,一場在黃河河套地區的盛大武道會開始上演了,從赤身肉搏的,到彎刀對決的,再到弓箭對射的,總之是五花八門的,不知道的還以為羌人是在開什麼慶典活動呢。
雖然這慶典的過程有點兒血腥,但結果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畢竟矛盾雙方在首領的調解下達成了表面上的意見統一了不是?
等等!
所以說究竟是哪一方贏了?
既然有人問了,這裡也就不賣關子了,主張繼續放牧的與嘗試棄牧就農的勝負比基本達到了九一開,只不過可能與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準備當農民的取得了絕大多數的勝場……
或許有人會產生疑惑,這主張放牧應該是守舊的鷹派才對,咋會打不過一幫準備種地的?
其實理由很簡單,無論什麼樣的時代,敢於嘗試新事物的人大體上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已經站到了懸崖邊上不變通就會死的;第二類是純粹的冒險愛好者;至於第三種嘛,手裡有餘糧的,變一變看看會不會更好,即便走不通也可以迴歸之前的生活方式。
而種地可是個週期性產生收益的工作,第一類人根本扛不到收糧的時候,第二類人也大多不會願意去嘗試種地這類枯燥的工作,所以羌人之中求變的基本上都是第三類人。
那麼在羌族之中手裡有餘糧,甚至是可以至少扛過一兩年的都是什麼人?
答:貴族……
所以那些堅持要繼續放牧的人,並非是輸給了自己在擂臺上的對手,而是羌人社會中那不健全的制度……
或許那些羌族首領並非如想象中的那樣愚笨,畢竟爭執的雙方都是什麼人他們也很清楚,按照傳統的決鬥方式來斷是非,可謂是快刀斬下亂麻,既保護了貴族們的利益,同時也向漢人示了好,這又何嘗不是件一舉兩得的事嘛?
哦不對,或許不是一舉兩得,而是一箭三雕也不一定,畢竟這些首領們在羌民的眼中甚至還是公正的,他沒有偏幫那些貴族,也沒有為了顧全漢人的態度而武斷的懲罰那些牧民,反而給了他們用雙手成就夢想……啊不對,是用自己的雙手來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只不過這些牧民失敗了而已……
這是一個堪稱完美的解決方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