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九年天下大旱後的第三年,匈奴入寇狄道。
十二年河東決口後的第三年,十四年冬。匈奴主力傾巢入寇河南,漢匈爆發平城之戰後最大規模的戰爭。
自後元六年,至劉徹老爹上臺後的當年,在三年內,匈奴兩次大規模入侵。
這些記載都顯示一個幾乎統一的規律——匈奴人通常在漢室災難爆發後的第三年大規模入侵,南下劫掠。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為顯著的證據。
這證明——匈奴人同樣遭受了老天爺降下的災難。
若非如此,他們的入侵頻率,不會跟漢室災難的爆發規律如此契合。
作為穿越者。劉徹知道,在這次的反常氣候後,接下來二三十年,全球氣候將大體進入平穩期。
這給漢匈雙方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
草原上水草繁盛。中原風調雨順。
這才是歷史上,漢匈十數年休兵罷戰的基礎。
既然只靠放牧,就能填飽肚子。那為何還要冒著生命危險,跑到長城腳下去撞個頭破血流?
而在中國。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國家迅速建立了三十六個大型國營牧場。養馬數十萬匹。
文景之治也達到巔峰。
以至於出現了府庫裡串錢的繩子都已經腐爛,至於倉庫裡的糧食,更是成噸成噸的發黴的事情。
然而在眼前,如何度過這個小冰期資料片的預告。
依然是擺在劉徹和漢室政府面前最大的難題。
連綿的暴雨,在雷暴中,持續下了數日。
渭河水位迅速暴漲,多條支流,發生了決堤現象。
氣溫從高峰的將近二十度,直落到接近零度。
黃河都出現了封凍、結冰。
在這樣的異常災難面前,哪怕是劉徹提前進行了預防,動員了所有能動員的力量。
關中的小麥種植業,依然遭到了重創。
根據內史和大農的統計,起碼有將近五千頃麥田被大雨帶來的洪水淹沒,註定將要顆粒無收。
而驟變的氣候,更影響了起碼一萬頃麥田,使之面臨歉收甚至絕收的境地。
整個關中一片哀鴻遍野。
無數百姓悵然悲泣。
但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倚。
這場災難,帶來的並非全是壞事。
受災的數萬戶百姓,還在家裡流眼淚的時候,就有著許多商賈,懷揣著大筆的金錢和各種承諾找上門來了。
男人,可以去礦山挖礦,去作坊冶鐵,去工地上幹活。
包吃包住,每天還給一斗粟米,每月在額外給五十錢的工錢。
就連女人,也能去作坊織布,去桑田養蠶。
去年以來,隨著鹽鐵官營政策和移民屯墾政策的推行。
關中的商人,真是一頭載進了一個蜂蜜罐裡面,甜得他們都不想爬出來了。
本來,很多人以為鹽鐵官營會是災難性政策。
但誰成想,實施了鹽鐵官營後,他們的日子反而更好過了。
他們再也不需要為銷路和渠道發愁了。
只要你能生產出鐵器和鹽,大農和少府聯合主導的鹽鐵衙門,眼睛都不眨一下,按照官價,一口全吃。
而屯墾移民,更像一個張開了大嘴的怪獸。
無論是鹽鐵器皿還是衣物糧食,它們來者不拒,全部吞到肚子裡。
所以,在過去的幾個月,關中的商賈和豪強們,真是幸福又煩惱。
幸福的是,買賣做的太爽了!
只要能稍微保證一下質量,生產的產品,無論是鹽鐵還是其他什麼東西,完全不愁銷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