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之所以發生這樣的狀況,並不是當官的悍不畏死的為了奢侈無度,而走出在明朝官員的俸祿上,當時一名正四品知府每月只有二十四石米年俸不足三百石,七品知縣每月只有七石米年俸不足百石。比之秦、漢,真是少而又少。就是這極低的心廠。也不全給,往往還要折布,折絹,頗似後世生活中曾電、,發工資打白條。更奇怪的是,這些很少的祿米,名義上還包括屬吏的俸祿開支。也既是說朝廷給一名知縣的工資按照物價結算,差不多是五兩銀子左右,這五兩銀子還不只是給縣令的,包括了整斤,縣衙系統包括師爺、衙役等人的工資,一個縣,朝廷只出五兩銀子,就得養活幾個上百口官吏,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按照朝廷的制度,官老爺和吏員們全家老小都得去吃西北風。
官吏也是人,也有妻兒子女,都要生活,這麼點祿米怎麼過日子?形勢逼人,逼人想辦法撈錢,於是,貪汙受賄便盛行起來。
明朝是反貪最為殘酷的時期,也是貪汙最為盛行的時期,明朝官員的真正收入,都不是靠這極薄的祿俸,而是靠貪汙受賄。
地方官員多從經手的稅費中撈錢,特別是利用徵收錢、糧時,向上級少報收入,或是錢、糧折算中將餘額省略歸為私有,行話稱為吃&ldo;平餘&rdo;吃&ldo;加耗&rdo;;還大肆收取下級官吏的&ldo;孝敬&rdo;。當然。在徵稅、辦案、抽丁等活動中,更少不了貪汙受賄。為了富起來,辦法總是有的。
中央機關的幹部叫京官,他們不直接徵稅、辦案,撈錢的門路少,就收取地方官向他們贈送的禮金。地方官員為了升遷,或是換個肥缺,自然得巴結京官,明朝地方官員向中央機關京官行賄,大多用兩種名義,一是夏天炎熱,送些防暑降溫費,稱為&ldo;冰敬&rdo;;二是冬天寒冷,送些防凍柴炭錢,稱為&ldo;炭敬&rdo;。
人人都鑽山打洞撈錢,處處送禮送錢,不是因為這些深受儒家薰陶的官員們不想潔身自好,而是不貪汙壓根就沒有活路,大部分官員根本就不能維持他們的生計,就拿最清廉的海瑞來說,清廉一生,死時連個棺材都買不起,就是平時吃的,也多為自己種的,肉更是難得吃尖一次,兄弟們為了當官,日夜苦讀,考上進士是為了受這斤,罪的?那還不如去做個佃戶實在一些呢。因此,就算是朱元璋錄皮株連殺你全家,人家也不得不貪下去,可以說,明朝的官員貪汙不只走出於貪婪,更多的是被這萬惡的制度逼出來的。
到了朱駿上臺,終於針對了大明的俸祿開始了改革,說白了,就是高薪養廉,從前一個縣令的工資是五兩銀子,如今一化品官的工資是每月紋銀三十兩,而且吏員的工資也由朝廷來發,不需要自個兒掏腰包,在大明,五兩銀子一個月便可進入小康之家,三十兩銀子,足夠縣老爺成為富裕階層的一員了,一個知府的工資是每個月七十兩銀子,一品內閣大學士的工資是一個月三百兩銀子,武官與文官同例。但是,提高了工資,讓當官的高枕無憂了,那麼你也別想貪了,南北鎮撫司上萬個番子隱藏在大明的各個角落,日夜盯著你呢,一旦發現貪汙的,立即法辦治罪。
其實貪汙與投機是一樣的道理,當你窮得,丁當響時,那麼勢必鋌而走險,大不了就是一條小命去搏一搏,抓住了算你倒黴,沒逮住那麼恭喜你,從此以後大富大貴,子孫後代都跟著沾光。可是你不窮呢?朝廷給你的俸祿足夠你過上上等人的生活,那麼你還願意冒著殺頭的危險貪汙嗎,恐怕真正願意鋌而走險的人少之又少,大家都不是傻子,說的現實一點,壓根就不划算,貪再多的錢,最多也不過住的比現在高一斤,檔次,吃的也不過多幾樣菜式,犯得著為了銀子去冒殺頭的危險?
這也是在後世,所謂的國際組織清廉排名與人均凹排名相差無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