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赫赫的將領,朱駿卻只能報之苦笑,李定國在緬北,顯然沒有什麼前途,他的作用只是幫自己堅守兩年,使自己能夠有兩年的喘息時間而已,兩年之後,自己所面對的將是強大的滿清八旗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
朱駿曾仔細的分析過抗擊滿清的可能,第一,這裡是緬甸,山路崎嶇,不適合大規模的騎兵作戰,因此八旗和關寧鐵騎的優勢將會降低不少,而且因為道路緣故,清軍的糧草運送不便,最多隻能|奇|供應五萬左右的|書|軍隊入緬作戰,因此自己佔著地利。
二來緬南臨水,非常適合戰艦活動,自己如果在兩年之內組建一支海軍,頻頻對清軍騷擾,也能對清軍造成一些傷害,畢竟清軍的水師就算想要壓制自己,也必須得從東南沿海出兵,而那裡,則是鄭成功水軍的天下,清軍那幾條破船恐怕還沒有出海,就被鄭成功的水師打成木板了。
因此,如果自己能夠在兩年之內建立一支萬人以上的精兵,再配上五千張強悍的鋼弩,並不是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朱駿所要考慮地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順治皇帝想要置於自己死地地決心有多大。如果一旦自己被順治皇帝認為是一個潛在地威脅。那麼滿清很有可能以傾國之力入緬。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五萬人那麼簡單了。十萬、二十萬、甚至五十萬都有可能。
這是一個成本問題。就比如投資。所得到地報酬越大。投入地金錢就越多。而這種投資所帶來地風險也是巨大地。如果所獲得地報酬並不大。那麼順治皇帝根本就沒有貿然發動傾國之力攻打緬南地必要。有這個精力。倒不如把對海地鄭成功幹掉更實在一些。畢竟臺灣與大陸雖然隔著一條海峽。可朱駿也隔著千萬座高山呢。百年之後滿清乾隆皇帝徵討緬甸。出動大軍近百萬。整整花了十五年時間。主將換了一撥又一撥。也不過是讓緬人覺得再打下去很受傷便提出議和。雙方就此罷兵而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