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訊息的暹羅王差點沒有暈過去,中計了,一切都是假象,吳三桂侵入緬北是真地,可明軍增援緬北卻是假的,目的只是想吸引暹羅王率大軍決戰罷了。
如今三萬暹羅兵被困在萊梅城中,明軍的出現不但使得暹羅人計程車氣大受影響,而且城中糧草不足,最多隻能供三天之用,該死的,暹羅王氣呼呼的大罵,他在入城之後搶掠糧草時為什麼就沒有發現如此多人丁的城市裡只有幾百石糧秣呢,接著暹羅王又後悔起當初起兵匆忙,願意為明軍後方空虛,只需調一路大軍便可高歌凱旋根本就不必做太多的準備,至於糧秣,三萬大軍只不過每人帶了五天地口糧而已。
明緬聯軍開始組織圍城,在古代,圍城並非是將敵城如鐵桶一般圍上三圈,除非你地大軍是城內的十倍以上,否則脆弱地防線十分便於城內的敵軍突圍而出。一般的圍城方法就是在城池四門附近分別建立四座大營,若是敵人想突圍而出,就必須經過四門並且擊破城門外駐紮的圍城士兵。
朱駿手上地兵力共五萬作用,他分別在萊梅城東、西、南三城駐紮了一萬五千軍馬,自己親率五千明軍為中軍策應,整個萊梅城只有北門不設任何人結營守衛。()
&ldo;皇上。北門為何不設軍馬堵截?可是因為兵法上的圍而不堵嗎?&rdo;李霄陪著朱駿在城下弓箭射程之外觀察萊梅城的暹羅人佈防,好奇的問道:&ldo;既是圍而不堵,末將以為陛下該派一隊精兵埋伏北門,若賊軍從北門突圍,一併掩殺。&rdo;
歷史上的圍城最注重的就是圍而不堵,圍城地大軍一般只堵住三個城門,再留一個城門方便城內計程車兵逃竄,而這個城門處早已設定好了埋伏,待敵軍從城中出來便開始追殺堵截。否則城內的守軍見整座城池被圍。突圍無望之下反而會激發起破釜沉舟之心,往往要付出幾倍的代價才能夠攻下城池。
朱駿的佈置十分奇怪,雖然留下北門不設防備。按理說也應該在北門附近設定好一隊埋伏只等城內的暹羅大軍從北門處逃出時掩軍追殺才是,可是朱駿偏偏連一個埋伏也沒有,這豈不是放縱暹羅人突圍嗎?
&ldo;朕自有道理。&rdo;朱駿滿懷信心的瞥了身側眾將一眼,賣了個關子道:&ldo;圍而不堵這種計策已使用了數千年,如此簡單的伎倆暹羅人如何會看不破?&rdo;
&ldo;傳朕口喻,所有火炮全部準備,半時辰之後開始不間斷轟擊城內的暹羅人。&rdo;
&ldo;轟隆隆……轟隆隆……&rdo;數十門火炮發出了震天地怒吼,如流星一般的炮火在晌午之後肆虐著萊梅城內的暹羅士兵,數十名城頭上地暹羅士兵被火炮炸飛。硝煙過後只剩下血肉模糊的殘臂斷肢,濃重的血腥伴隨著刺鼻的硝煙揭開了攻城戰的序幕。
一輪炮擊之後,萊梅城的東城城牆被炸塌了一個口子,城內被炮擊過的商鋪、民宅開始起火,暹羅人亂成了一團,哭爹喊孃的有之,提水救火的有之。
令暹羅人沒有想到地是,城外的大軍並未趁亂攻城,而是開始了又一輪的炮擊。
炮擊一直持續到了傍晚終於清靜下來。暹羅人趁著這個功夫在軍官的呵斥聲中開始收拾城內的斷臂殘骸,還有那些燃燒的的噼啪作響的火苗也必須第一時間撲滅,暹羅王在一干將領、侍衛的擁簇下爬上了城牆。
&ldo;大王,明軍有犀利地火炮,射程足有六百丈遠,這城恐怕是守不下去了。&rdo;一名暹羅將軍在旁道。
暹羅王借著城牆俯視城下,只看到城樓下燈火通明的大營連成了一片,單守衛這個方向城牆的敵軍至少就有一、兩萬人,不由得大驚失色。戰戰兢兢的對身畔的眾將道:&ldo;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