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的時候一個人每天想6000字劇情是很痛苦的,如果書友有好的建議,可以在書評區提出來,非常感謝
第二百六十五章:跳進黃河洗不清
於懷柔漢軍旗的令旨,朝廷中頗多反對之聲,這些多祖上沾滿了漢人的鮮血,而且大多數人原本都是明臣,為了榮華富貴芶且偷生最後成了滿人的奴才,朝廷裡的官員大多數是當年跟隨永曆入緬,寧願顛沛流離,冒著生命危險都不願做奴才的臣子,對於朱駿這種優的勸降條件可以說是極為不理解
其實這種事朱駿也能理解,大家跟著他熬了這麼多苦日子,擔驚受怕,如今好不容易混出了頭,可是那些漢軍旗的人算個什麼東西,原來是明臣,朝廷養著他們,滿清入關時搖身一變又成了滿奴,如今皇上居然還要保持爵位吸引他們繼續反覆背叛,這樣的結果任誰都不能理解。
一時間彈劾的奏摺如雪片一般飛入內廷,有委言相諫有大罵朱駿糊塗大家反正是撕破了臉豁出去了。朱駿也只能苦笑,滿清入關的那場場血戰已經令不知道多少人流離失所,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破壞,如今這一場光復戰再這樣折騰下去,人民如何還能經的起折騰?唯有這種誘惑執掌地方大權的漢軍旗人投降,這樣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看似懦弱,但對人民有利,至少不需要太多的地方歷經戰火,長江以南的戰役倒還罷了,北方乃是滿人的根基,到時候抵抗一定十分激絕不再是從前那樣輕易就能就範因此,似廣東福建貴州等三藩不費一兵一卒的光復是模式。
至於那些叛臣,秋後算帳自然是要可那也要等滿人徹底被清除之後,當年劉邦在打天下時豈不是匯聚三教九流,可是一旦坐上了江山,便是一場大清洗,只不過劉邦清洗的是功臣,而朱駿清洗的是一些罪大惡極地叛臣而已。
值得朱駿安慰的是,對於這一點,內閣的三個大學士子以及幾個參贊都站到了他的一邊,這些實幹型的大臣與正人君子們不同,他們的選擇更多是利益的角度,是否對大明有好處才是他們立場的唯一標準。
由於有內閣力支援,朝廷裡雖然非議多多,也翻不起風浪。南北鎮撫司立即挑選出數十個特使,飛馬向滿清各省滲透,各地地番子也開始動起手來,各種謠言在北方各省蔓延,什麼巡撫某某某與明軍秘密謀和,某某總兵與明人密使交談到深夜等等,五花八門,無奇不有,而且還有鼻子有眼,個個都是一副內幕知情人的摸樣,不管是酒樓茶館,以至於鄉村野外,也有貨郎經過,流言蜚語,很是熱鬧
各省的總督巡撫坐不住了,原先他們聽到本省內有別省巡撫的流言倒是沒什麼反應,畢竟和他們沒有多大的關係,可過了幾日,流言開始造到了他的頭上,這可不得了了,於是衙門開始出動衙役開始捕人,可世上什麼都能堵,唯有口是封不住地,官兵越是捕人是讓人覺得這是官府心虛的表現,既是子虛烏有的事,你這麼激烈做什麼?於是流言語更甚,大街小巷越穿越廣,官府地衙役如何拿得過來,只好抓些無辜的人了事,這樣更是激起了民憤,自清人入關之後,大肆的屠殺和文字獄讓許多漢人沒有了脾氣,可是並不代表他們都是膽小鬼,如今大明勢滿人雖然在各省封鎖軍情,甚至大肆張貼永曆已死的訊息,可是漢人不是傻子,兩湖兩江地商人早已帶過來了訊息,一時間有人哭有人笑是讓許多漢人增強了抵抗的信心,境內不知多少土匪拉起了復明的大旗,在深山老林中與清軍周旋,一邊設法與大明的南北鎮撫司的樁子聯絡,另一邊大力吸收人馬,其中河南,山東等地的反清復明組織尤其強大,在河南,胡大刀九蓮山領導地會眾超過一萬人,克復州縣,搶劫府庫,聲勢浩大的很。還有山東響馬趙一山,聚眾千人,擁有三百匹戰馬,遊蕩於各縣,致使山東境內地滿人人人自危,甚至連押運糧草都要上千個綠營隨行保護才敢穿州過縣,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