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華的心不錯,可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只有心是不成的。你還需要足夠的力量。”孔穎達認真的開了口。
王通思索了一下,彎下腰去,將李欽攙扶起來:“你的心意我已經明白。你且起來。我這裡還有幾個問題要問你,若你能回答的好,我倒願意去南邊看看。”
“還請通老試言之。”李欽站起身來懇切的朝王通拱手。
“從你現在的行動來看,你確實在做著讓所有人都讀書的事情。你的決心,我並不懷疑。
但由此而產生的一個後果,你想過沒有?天下人都認得字,成為讀書人了,那你將如何安排這些人?
現在你只有一縣之地,即使教出來的學生再多,也多不過一萬,甚至我估計你只有幾千。對於這幾千人,你可以讓他們都當官,可是隨著你勢力的擴張,讀書人越來越多,你該如何供給他們成材之後的生活?總不能讓他們去操持賤業吧。”
王通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
人有高低,業有貴賤,這是當今普遍的看法。讀書人不可為賤業,也是大家公認的。
在天下人看來,讀書人高高在上,可以為先生,可以為醫者,可以當官,卻不可為工,不可為商,更別說商人之下的種種行當了。
若天下讀書人大增,如何安置他們卻是一個天大的問題。
人人平等,業無貴賤。
這是李欽在心底認知得想法,但這樣的想法在眼下來說出來卻顯得有些太過挑戰天下人認知了。快半步是天才,快一步是瘋子。李欽不想讓自己被人看成是瘋子,因此他只能從別的角度來說。
“人天生資質便有不同,有人聰慧,有人愚笨,有人可以承接聖人之道,有人只能學習一些實用之技。
儘管我之治下,令人人都有機會讀書寫字,但依照他們各自的資質,最終能夠走到承接聖人之道,被認為是讀書之人的種子肯定是不多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在中途放棄,而選擇實用之技。
學會實用之技的人,我們麾下的工廠自然會給他們一口飯吃。而走上聖人之道的人,才需我們給予關注,安排他們為吏,為官。
隨著世代的發展,我敢肯定以後的朝廷接手的俗物會越來越多,在我直接統領村鎮的情況下,我就有那麼多職務分配給他們。我需要他們專精,並由此而一步一個臺階的往上。
現在的三省六部在我看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日後若我建制,負責事務的部堂可能會更多,從朝廷到地方到處都需要人來進行管理。”
對於王通的詢問,李欽想了想,最終選擇了這樣的回答。
按照學生的成績進行分派,只有真正傳得聖人之道的學生才能稱得上是讀書人。
這提高了被認為是讀書人的門檻。
既然不是隻要你認得幾個字的人就能被稱為讀書人,所以朝廷要負責的也就是這些習得聖人之道的人。
而這些人,雖然數量比原來可能要翻個幾番,但在李欽決定將朝廷的建制設立在鄉村之上,將官吏納為一體的情況下,官員數量的激增就成了必須。
有那麼多職位,供給那麼多官員。
所有的一切,在李欽口中並不是什麼問題。他就是這麼和王通說的。
李欽的話孔穎達和王通都聽了一個真切,他們不知道李欽所說究竟有多少能夠變為事實,只就李欽所言和李欽所為的未來進行考慮的話,其中的可行性還是很大的。
他們認可了李欽的解釋。
於是,放過,將自己關注的視線頓時放在了李欽話語中透露出來的另一個重點上:“你還有意更改朝廷的部堂?”
“這是必然!”李欽肯定點了點頭:“三省六部適合現在這等皇權不下縣的情況。卻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