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震癟了癟嘴,你還知道價格高呀?
也就是我有“金手指”,能看清這玩意。
換了別人,估計還以為你把人家當傻子呢?
想了想,譚震接著又問道:
“你家離這裡遠嗎?如果方便的話,我想去看看”。
“可以呀,我住的地方離這裡不遠,是租的附近老鄉的房子,走路就十幾分鐘的事”。
看見他揹著袋子步行回家,譚震顯得有些疑惑。
“你每天就這樣揹著這些東西走回去?不累嗎?就沒買個腳踏車?”
古玩行有句俗話說的很經典,要麼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這也間接說明古玩買賣這行還是很有賺頭的。
買個單車對這些小販來說應該不是個難事。
可是看青年漢子這樣子,連個單車都沒混上,實在是混的有點慘呀!
“不瞞你說,我這生意看起來風光,其實真不咋樣,有時候一個月也賣不了幾件貨,還得倒貼房租,哪還有錢買單車?”
說起自己的生意,青年漢子有點臉紅。
你這要價高也是個問題吧,譚震心裡暗暗吐槽。
似乎是感覺到譚震的想法,青年漢子又說道:
“我這個人性子比較耿直,不像其他人,賣的東西價格雖然低,卻沒有幾件真貨,都是搞低檔貨來蒙人”。
“我這人不一樣,寧願價格高點,也不賣低檔貨,說來慚愧,你這單生意算是這幾個月來最大的一宗了”。
譚震算是明白這個青年漢子的地攤為什麼生意這麼蕭條的原因了。
敢情是這樣,能熬到現在還沒破產,都算是幸運的了。
說起來,潘家園的舊貨市場。
十有八九都是高仿,真貨相對較少。
那些傳說中的“撿漏”幸運兒,是少之又少的。
這年頭來這裡的消費者主要還是國內的遊客和周邊城市的居民,富裕都有限。
也就只能做做中低端的小生意。
那種大款估計只能是來這裡旅遊的外國遊客了。
不過,現在的神州大陸還剛剛開放,來這裡的外國遊客還不是很多。
而且,這年頭會說外語的,不是出國了就是去了外交部。
想在民間想找一個懂外語的還真難。
當然,這難不倒聰明的國人。
他們碰到外國遊客,經常是連蒙帶猜的,兩隻手比劃個不停,那樣子看著很是搞笑。
可就是這種搞笑的方式,也能讓外國遊客乖乖的把錢掏出來。
所以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國人做生意的本事。
即便如此,八十年代的潘家園的東西質量還算是“貨真價實”。
最起碼也是真材實料。
只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價格便宜自然品質較為低劣。
就好像你去買玉石,玉石倒是沒錯,就是質量差了些。
當然放到幾十年以後肯定是划算的,好歹也是一件玉器。
而到了九十年代,這裡的商販就開始“亂來”了。
粗製濫造的假貨四處氾濫,塑膠、特製膠水充斥其中。
那才是真正的“純手工藝品”。
等到那個時候,來這裡想要淘到一件好物件,已是難上加難。
其實來這裡的人都知道,要想以低價淘到一個高價值的寶貝,基本是不可能的。
也只有像譚震這樣開了掛的,才可能淘到自己心儀的寶貝。
而更多的人都只是買回去一堆形態逼真,古色古香的贗品。
那些在潘家園流傳的“某人以低價淘到國寶”的傳奇故事,也只是存在於小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