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放棄了。它知道,自己唯一的使命不是自己的,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它不敢對自己說不。
當歷史的車輪從它身上軋過時,它依然堅定地站在那裡,它不敢動。
奮鬥了一生,拼搏了一生。
當年,有多少仁人為它拋頭顱,有多少志士為它灑熱血,它記住了,它將這些仁人志士都鐫刻在心中。它接受了,它不敢辜負英雄們滿含血淚的期望,它將這滴血珍藏在心中,它要用這滴血來支撐起自己的意志。它用自己炙熱的身軀埋葬了英雄們餘熱尚存的心靈。它試圖憑藉自己稚嫩的雙手拂去心靈的汙垢。它摸索著生命的支點,試探著支起臃腫的身軀。
站立起來了,它站立起來了,它像山一樣地站立起來了。它顫顫巍巍地站立著,站立著,眼神裡充滿了堅定與不屈。
一陣風緩緩地吹過,它強烈地抖動了一下身體,又站穩了。
一陣風輕輕地吹來,它定了定,絲毫沒有猶豫地站立著。
一陣狂風吹過,無數的沙石卷著從身邊掠過,它又強烈地晃動一下,有堅強地站立住。
一陣狂風掃過,塵土伴隨沙石,鋪天蓋地,它站地很穩很穩。
轟!
一聲巨響,砸來的只是血肉橫飛。
它倒地了,極不情願地倒地了。它努力掙扎著,想重新站裡起來,卻再也站立不起來。
它痛苦地躺著,風雨很大。
心靈一片血紅。
沉默是一種傾聽
學會沉默才能學會傾聽。
初中時學習“friend”這個單詞時將其拆為“fri”和“end”。將“fri”拼為“frigid”,指不友好的、冷淡的,“end”即為結束。我對其理解為不尊重朋友的談話會導致朋友之間的情感走向終點。
經常會見到兩個人在一塊聊天,甲說甲的、乙說乙的,甲的談話沒有引起乙的共鳴,乙的談話沒有引起甲的認可。兩人都希望將對方吸引到自己的情感中去,而未能注意到對方的情感世界。旁觀者一見,恰會認為二人聊地十分投機、言辭激烈、情感勃發,頗有一種知音已得、情感難留之態。有一句話叫做“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而這裡卻是“旁觀者迷,當局者清”。倘若在兩位聊天結束後詢問一下對方所表達的情感是什麼,必然會一臉迷茫,即使他能夠將對方所述內容給說出來,他也無法理解,對方為何會說這句話。
交流的技巧在於傾聽,而傾聽的表現在於沉默。
沉默,不是委屈後一種無奈的沉默,不是憤怒後一種消極的沉默,不是傷心後一種痛心的沉默,不是流淚後一種遷就的沉默,不是激情後一種抑鬱的沉默,不是歡樂後一種微笑的沉默,不是鼓掌後一種感動的沉默,當然更不是感動後的一種認識性沉默。
有時候,沉默什麼也不是,即使是,那也僅僅是心靈中交融的一粒微粒而已。
有一點現在必須肯定:沉默是交流中心與心融匯的那劑溶液。交流是情感宣洩與融會的最基本方式,因此,倘若沒有沉默,交流會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嗎?
懂得沉默的人是快樂的。
選擇沉默,感悟交流。
當朋友在身旁靜靜地訴說時,我會靜靜地、默默地傾聽,我不會去爭執一些也許我並不贊同的觀點。我會靜靜地注視著朋友的每一個動作,甚至是嘴角微微地上揚,你會發現,朋友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蘊含著一層意思,得去深深地品味,細細地揣摩。相反,若僅僅是進行一些爭執,這種聊天,最終也只會導致面紅耳赤,不歡而散。當然也可能是“end”的前期症狀。
選擇沉默,心靈中不斷地交流,情感不斷地碰撞,擦亮激情的火花,與爾同樂,與爾同憂,集眾人之情感,補心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