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那山上數不清,直到楊震丟掉軍籍,回到這個時代時也沒有能完全排清的地雷。
當時這位被遍佈那一片山區的地雷炸得由原本一米八零身體做完手術後,卻急劇萎縮成一米零八的傷殘軍人曾經告訴過楊震這個菜鳥新兵,在那座山上對抗的敵我雙方佈下的地雷種類、花式,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而單位雷區數量之下,完全可以稱之為世界之冠。
敵我雙方甚至在某些重點地區曾經整箱、整箱,甚至用火箭佈雷車成車皮的倒。而那些地雷在南疆亞熱帶豐沛的雨水衝擊之下,是會移動的,鬼知道會跑到那裡去。就是明明白白已經掃過雷的後方,一場大雨過後,這地雷也不在少數。
那位傷殘軍人曾經告訴過楊震,他們團一個工兵連,上去的時候是滿編的,等下來的時候除了傷亡與殘廢的,完整下來的湊不足一個班了,所有的傷亡都是在排雷的時候被地雷炸的。
其中除了極個別幸運的成了傷殘之外,絕大部分都是犧牲了。而在戰區,很多的傷亡都與地雷有關。尤其在後期,我方在炮火上佔據絕對優勢後,幾乎大部分傷亡都是地雷引起的。
至於他自己,負傷是在一次越境偵察的時候,一個戰友因為行軍囊在出發之前沒有弄好。在半路休息的時候,在重新背的時候因為動作過大,碰響了掛在旁邊竹子上得詭雷。而與這顆佈置的極為詭異的地雷相連的還有爆破筒、集束手榴彈和至少五六顆同樣的地雷。
整整一個偵察班,幾乎一槍未放,甚至還未與敵遭遇,便被連環雷炸得失去了戰鬥力。除了那個戰士當場犧牲之外,其餘的人全部負傷。當時傷勢最輕的他更是在搶救戰友的時候又連續觸響了兩顆地雷。而休息的那片地區是經過工兵掃過雷的。
他甚至至不知道自己觸響的地雷,是自己人埋設的,還是對手埋設的。因為在經過中國幾十年的舉傾國之力援助後,對手手中也有不少當時中**隊裝備的制式72式反步兵地雷和手榴彈。
從那以後楊震對地雷這種殺傷力雖然在武器之中算不上大,但是在作戰之中,尤其是在防禦戰之中卻效費比極高的武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被選入特種大隊之後,他對這種甚至可以說有些缺德的武器的興趣就更大了。在幾次他參與的秘密行動之中,他最喜歡用的武器便是各種各樣的地雷。在特種大隊,他曾經因為有這個愛好以及佈雷手段的花樣繁多,被人稱做雷王。
回想起以前自己手頭上可以利用的各種資源,楊震嘆了一口氣。手頭上那點繳獲的日式地雷早就已經用光,現在自己手頭之上這種防禦戰極佳的武器,自己卻是一枚沒有。
看著忙碌的戰士們,思及後世地雷在兩山輪戰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楊震下了一個決心:“等有了一定的條件,自己一定要想法子弄一個修械所。就算不能製造步槍、彈藥這種高科技玩意,但至少要能維修戰鬥中損壞的槍械,還要能造地雷、手榴彈。尤其是地雷,有了這東西,打伏擊的時候會事半功倍的。”
想到這裡,楊震轉過頭對跟在身邊的郭炳勳道:“老郭,咱們得想法成立一個最好有一定生產能力的修械所。否則在戰鬥中繳獲,以及我們自己打壞的那些損壞武器都只能白白的丟掉。”
“另外,自己手頭有一個有一定生產能力的修械所,我們可以大量的製造手榴彈、地雷,以及復裝彈藥。最起碼可以解決我們部分彈藥來源的問題。尤其是地雷,我們現在若是有這種在防禦戰中效果極佳的武器,在陣地周圍佈置上一圈或是幾圈,作為一種必要的防禦手段,可以大大的節省我們的兵力。”
聞言,郭炳勳點了點頭。他也認為隨著部隊的擴大,成立修械所很有必要。幾次作戰,幾乎在每一次戰鬥後都能繳獲到一些被打壞得武器,自己部隊每次也都有戰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