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玩出這等花樣。他怎麼也想不到,數年易過,趙瑜的勢力膨脹得竟如此之快,竟然能破國俘君。而且還不是小國。而是當年神宗派了三十萬大軍都沒能攻下的交趾。也難怪蔡元長是那副神情——並不因為蔡京知道他與東海有點瓜葛——而是因為東海、交趾之亂,必然會把趙佶的注意力轉移到南方。從而耽擱童貫他最在意北方之事,也是蔡京到現在為止一直在反對的事情。
童貫臉色難看至極。自西征党項,拓土青唐,從而得掌樞密院之後,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領軍北伐燕雲,光復十六州,從而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封王的宦官。財與權,他童大都不缺,若論色,他二十歲才入宮,少年時也不是沒經歷過。唯一讓他遺憾地,就是不能在史書上堂堂正正的留下名號。
閹人就是閹人!童太尉在與大宋士大夫們的交往中,就算那些文人再是恭敬,但他總能在他們的眼睛裡看到這句話。不論他功勞再大,不論他官位再高,那些士大夫眼底的輕蔑卻始終如故。童貫不是沒有憤恨過,只不過少了幾兩肉,但在士大夫的眼裡,卻讓他多年立下的功勞一概被抹殺。只是他卻無可奈何,有資格編寫史書的,就只有那些文人。千百年後,人們能知道蔡京、鄭居中,卻不會有人記得那個大敗西夏,收服吐蕃的宦官。莫說千百年,就是現在,汴京城中也沒幾人記得當年他地師傅——李憲李太尉——在關西立下的功勞了。
但如果童貫他能領兵收復燕雲,受封為王,那就完全不同了!就算那些文人再憤恨,再不屑,也不得不把他的名字寫入青史之中。名垂千古啊!作為一個無法留下後代的閹人,他還能奢求什麼?所以朝中這兩年來一直都有聯金攻遼的聲音,在那些聲音之後,都有他童貫的影子。而天子趙佶,也被這些聲音所鼓動,漸漸起了北伐念頭。現在的西夏,在大宋不斷進逼的軍事打擊下,國勢日衰,已經不能給大宋造成多少麻煩。擺在大宋君臣眼前的,就只剩日暮窮途地契丹了。
童貫眼見著多年夙願就要達成,卻沒想到現在南方地交趾卻出了事。他很清楚,對於當年神宗皇帝沒能攻下的交趾國,趙佶不可能沒有興趣。神宗兩個做了皇帝地兒子,都是把繼承父志當作心中最大願望。若非如此,那個元佑黨人碑也不會在全國各地立起來!若非如此,哲宗親政後的年號也不會改為紹聖。何為紹聖,就是繼承神宗陛下的遺志啊!若非如此,當今的皇帝自即位後,也不會多次下詔討伐西夏,又命童貫他收復在哲宗朝丟失的青唐蕃部!
當年神宗趙頊下令攻打交趾,卻損兵折將而歸,名義上是逼得交趾人求和,但實際情況任誰都知道,三十萬大軍派出去,回來的只有一半。而死了這麼多將士,卻連升龍府沒進去,更別提捉拿邕州大屠殺的元兇了。何況若是勝了,為何主帥郭逵會被貶為左衛將軍,遷往西京安置?
神宗朝十八年,歷次戰事,以五路伐夏損失最大,再下來便是對交趾一役。不能收復幽燕、不能光復靈夏,對宋神宗來說,是無可奈何的遺憾。但不能懲罰交趾,卻反而被逼得和談,卻是不折不扣的打在趙頊臉上的一記耳光,勵精圖治七八年,連小小的交趾都對付不了,那還提什麼党項、契丹?
所以當現在有了替先皇完成夙願、拓土交趾的機會,童貫當然很清楚,趙佶是決不會放過。而一旦大宋軍力被轉移到南方,勝敗姑且不論,攻伐契丹的機會說不定就會一去不復返。況且,東海能攻下交趾,當然也有攻打兩廣、福建,甚至江東、兩浙的能力。若是大宋軍力被東海牽制,童貫又能從什麼地方找到足夠的兵力、物力,來支援他收復燕雲的行動?朝中的大臣們肯定也會用借用防備東海這個最好的理由來阻止他實現他畢生的心願。
決不能如此!童貫心中發狠。奏章在諸臣手中傳了一邊,又轉回到趙佶的御桌上。
趙佶輕輕拍著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