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兩組人員一起拍,不容易讓質量一樣。
兩個執行導演,哪怕是有總導演在盯著,也不可能形成統一的風格。
因此許多大導演在面對這樣的戲份的時候,都會選擇自己拍。
最多隻是會改變一些拍戲的時間順序,而不會改變拍攝的固有模式。
有些時候,並不是改變革新就是最好的,在電影這個行當,許多的堅持都有必要。
比如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在拍攝《敦刻爾克》的時候,仍舊採取了使用傳統膠片的拍攝手法,雖然成本增加了不下1000萬,但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非常好,非常有質感。
它能讓人們深刻的感覺到所處的那個年代,而不是靠著特效做出來的。
當然了,諾蘭在《敦刻爾克》的「浪費」還不只是膠片這一點,還有他對於整個佈景的設定,甚至於是海面上的各種細節,他都要求按照二戰時期的來。
這可是大大的增加了《敦刻爾克》的成本,至少是比原來計劃的多超支了3000萬美金。
可結果大家也看到了,它成為了歷史上第一的戰爭電影,票房高達8億美金左右!
在它之後的,是十幾年前的《拯救大兵瑞恩》,總共票房5億美金上下。
所以說,做電影並不是看你怎麼節約成本,而是看你怎麼用心的做電影,做出最好的電影,當然就有人來看。
導演也是需要有自己的堅持,否則一味的為商業電影妥協,這樣的導演,絕對只能是一個著名導演,成不了世界頂級的電影大師。
和他們相比,殷俊這樣的電影大師,最大的優勢在於他曾經看過這些經典電影的完整版本,已經心中有過一個版本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