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章節已經提到過,由於斯托加德多為山地,根本展開大兵團作戰,所以雙方在斯托加德陷入了漫長的拉鋸戰。伊修託利軍有一位寒冰皇冠騎士,曾在他的回憶錄中總結了在斯托加德作戰的經驗——在平原地帶,決定戰鬥勝負的是雙方士兵的訓練程度,在山地,決定戰鬥勝負的是士兵的對山地作戰的適應能力,而在丘陵地帶,指揮官的能力則對戰鬥的勝負有最大的影響——斯托加德的情況正好屬於第二種情況。
交戰雙方士兵計程車兵的個體能力應該處於伯仲之間,雙方差距比較大的應該是部隊整體的機動能力——但是由於斯托加德複雜的地形,這種差距被大大地縮小了,所以雙方才在斯托加德進行了六年的艱苦戰鬥。
雙方在斯托加德進行的戰鬥,往往是規模在數百人左右的小規模作戰,而且這種戰鬥受到地形的影響太大——同樣計程車兵,如果雙方所處的地形不同,結果也會完全不同——複雜的地形帶來的變數太多,處於有利地形的數十名士兵,往往能夠抵擋十倍於己的敵人。
這樣一來,雙方便陸陸續續在各處利於防守的地點修築了一些要塞或是據點,而雙方的戰鬥也大多是圍繞爭奪這些要塞或是據點進行的。往往圍繞一個比較重要的要塞,會進行長達數月的戰鬥,在戰鬥中這個要塞也許會數度易手,只到某一方徹底失去反撲能力,戰鬥才會結束,而勝利的一方,也會付出重大的傷亡。
這種依託要塞進行防守的戰術,是大賢者卡達爾制定的策略,意在消耗伊修託利軍的數量與意志——大賢者並不認為透過這種方法就足以擊退伊修託利軍,而只是將其作為一種爭取時間的權宜之計。在對雙方的軍事力量進行了全面的評估之後,卡達爾認為聯盟方面目前的力量不足以保證戰勝伊修託利軍,而伊修託利軍亦不足以徹底粉碎聯盟的軍事力量,他已經意識到雙方只有在世界樹決戰的時候才能徹底決出勝負,而在那之前,他必須用盡一切方法為己方在那場決戰中增加勝利的砝碼。
大賢者的應對方案是一方面集中聯盟的全部力量準備世界樹決戰,然後利用斯托加德的複雜地形儘量拖延伊修託利軍前進的速度並消耗其數量。
卡達爾提出的世界樹決戰的準備方案中,最重要的要求便是集中全聯盟的力量訓練一批足以在世界樹決戰中壓倒寒冰皇冠騎士的精銳部隊,尤其是在機動力上——卡達爾是法王廳中第一個認識到寒冰皇冠騎士的機動力巨大價值的人——而寒冰皇冠騎士並不是在攻擊力或是防禦力上壓倒了聖騎士,而是透過機動力形成的“重量”一次又一次砸碎了聯盟的戰線。
而依託要塞進行防守的戰術,則是卡達爾用來拖延伊修託利軍前進的速度並消耗其數量的主要方法。這種戰術確實給伊修託利軍打來了很大的麻煩——在伊修託利軍攻入斯托加德的第一年,其戰線曾經一度停滯不前。阿爾薩斯的應對方法是圍困要塞並且切斷其補給,等待飢餓帶給聯盟守軍足夠的傷害之後,再攻取要塞,阿爾薩斯將其稱為“飢餓戰術”。
“飢餓戰術”在剛開始實行的時候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其原因就在於重灌備的寒冰皇冠騎士在山區無法全力發揮其機動力,而輕步兵由於戰力相對較弱,經常會被聯盟擊破其封鎖線,這時聯盟就會趁機向被圍困的要塞輸送補給。
直到伊修託利軍將重灌步兵投入封鎖作戰後,“飢餓戰術”才得以取得預期的效果。而將重灌步兵投入封鎖作戰則源於一次偶然事件——有一次十餘名伊修託利軍重灌步兵在山區迷路,受到近二百名聯盟步兵的進攻,本以為穩操勝券的聯盟步兵驚奇的發現,他們竟然追不上這些重步兵,伊修託利軍的重步兵在山區機動力幾乎不受影響——這十餘名伊修託利軍重灌步兵在山區的速度比聯盟的輕步兵還要快得多!
這次事件之後,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