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月後,劉氏產下一子,魏什長抱在懷裡樂得直打轉兒,拜了祖宗,然後給小兒子起個名字叫平安,因前頭有三個早夭的兄長,因而小名兒便喚做四郎。
也是魏小小運氣,這九個月裡,魏什長和劉氏都忙著安胎保胎,因而對她不免有些疏忽,卻讓她有足夠的時間將自身的處境瞭解清楚,等魏什長和劉氏的心思再回到她身上的時候,她已經完全融合了魏小花的記憶,然後充分發揮了一個穿越者的前瞻遠矚。
她在自家後院裡挖了一個大坑,將魏家的存糧,搬了大半進去,還準備挖數條地道,考慮在每條地道的盡頭再挖個大坑,一個當廁所,一個當臥室,一條留個出口,方便逃生。當然,這只是構想,她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在這九個月裡,能挖個大坑就很了不起了,其他的工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工的。可見宅歸宅,真正行動起來,那行動力也是挺驚人的。
玩伴
當魏什長髮現的時候,她振振有辭:“萬一打起戰來,就躲進去,一家人過個一年半載,不是問題。”
魏什長哭笑不得,大手一拍魏小小的腦袋,道:“打戰時有阿爹擋在前面,你躲什麼。”
劉氏在邊上看了,連忙瞪了魏什長一眼,揉揉魏小花的腦袋,道:“不要打小花的頭,打傻了怎麼辦?”
魏小花看看爹,又看看娘,從二人要笑不笑的眼神中,隱約察覺,自己似幹了一件大蠢事。
確實是有點蠢,蠢的原因在哪裡?
事後,魏小花找了玩伴李二牛、劉小鹿,旁敲側擊的打聽了很久,才知道自個家所在的這個叫做章路縣的地方,既不是兵家必爭之地,也不是什麼富庶之縣,地方太偏,就連打戰都懶得經過這裡,縣裡太窮,連亂匪都懶得過來搶,而且山路難走,經商的人也不願意過來,所以外面鮮少有人知道有這麼一個小縣城,也就是天子征戰要招兵的時候,才會有張佈告貼過來。
自漢亡之後,天下大亂,哪兒都在打戰,哪兒都有亂匪賊兵,偏就這個章路縣一直平安無事,除了時不時山上下來幾隻野獸騷擾之外,是個人都瞧不上。所以她挖坑藏糧準備一個不對就長期當穴居人的想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真要是打到這裡來了,除非她能把坑挖到幾十米深的地下,不然屁用也沒有,知道什麼叫刮地三尺不,這個成語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她的坑挖得太淺,一逮一個準,到時候就相當於自己挖坑埋個兒了。想要挖深,目前她還沒那個技術水平。
其實魏小花早就該想到的,就自家那三畝良田和五畝旱地,都能在縣裡混個小地主噹噹,章路縣的經濟狀況就可想而知了。虧得是沒有遭到兵災,勉強還能讓百姓有個安生,不然這個巴掌大的小縣城,早就成人去城空了。
弄清楚狀況之後,魏小花就再沒幹過挖坑的蠢事,倒是撮土為香,對著西方拜了拜,算是感謝老和尚實現了她上輩子的願望。亂世小桃源,父慈母愛,衣食無憂,還有個幼小的弟弟可以給她玩兒,對於上一輩子沒有得到父愛母愛連兄弟姐妹都沒有的她來說,沒什麼不滿足的了。
家人介紹完了,接下來就該說一下她的兩個小玩伴了。
李二牛何許人也?
就是魏家的佃戶之子,他比魏小花大三歲,今年正好十歲。
說起來,李家先祖原來也是魏小花曾祖爺爺手下的一個小兵,可惜沒能建功立業就戰死了,頗有些出師未捷先身死的悲壯,魏小花曾祖爺爺憐惜李家只剩下老婦幼子,就收留了他們,把自家的田交給李家人來種,每年適量收一些租子意思意思。要說魏小花的曾祖爺爺好歹也是個千夫長,不該到頭來只混到這麼點田地,據說這其中還夾雜了一些說不清的恩怨,具體是怎麼回事,魏小花自然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最終的結果反正是魏家失敗之後舉家遷到了章路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