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在混沌之中就連他自己也沒有辦法描述清楚的與洪荒的短暫交談,但是實際上葉應武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唯物主義者。
葉應武很清楚,除了老童及時趕到報信這個巧合之外,還有幾個更重要的原因。神策軍能夠在蒙古大軍圍攻的情況下依舊死守城池,有若磐石一樣的防禦對於蒙古軍隊計程車氣是很大的打擊,這也間接導致了後面亂起,蒙古大軍直接作鳥獸散,根本沒有鬥志。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海都在蒙古後方掀動的風潮,已經危及到忽必烈蒙古本部的生死存亡,畢竟歷史上海都作亂是在忽必烈平定了南宋之後,從而讓忽必烈可以輕鬆的調動各路人馬,直接橫掃過去。可是現在蒙古主力已經在這幾年高強度且連綿不斷的大戰中損耗殆盡,甚至這一次大戰更是忽必烈咬著牙抽調西線守軍南下才能夠發起的。
所以和歷史上相比,忽必烈手中的可用之兵已經寥寥無幾,所以他迫切需要關中的蒙古主力北上,當然了茫茫草原並不需要步卒,所以忽必烈真正想要依仗的還是那木罕手中的萬餘騎兵。
只要這些騎兵保住了,其他的都好說。
所以葉應武甚至猜測,就算是沒有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戰,最後那木罕也很有可能撇下步卒,率領騎兵加急北上,任由這些留下的步卒被明軍的步騎追趕、分割、包圍,最後消失在關中高低起伏的原野上。
這一場勝利,根本不是絕對的巧合和命運的眷顧。
而是蒙古自己起火的後方,已經容不得他們看到勝利的曙光。
前面突然傳來呼喊聲,坐在馬背上,葉應武下意識的抬頭看去,殘破不堪的長安城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張燈結綵。一排一排火紅的燈籠高高掛起,數以萬計的百姓站在還冒著滾滾黑煙的城牆上下,站在沒過腳踝的泥水和血汙中,全部都是踮著腳尖向遠處眺望。
暗淡的黃昏光芒中,那火紅燈籠就像是指引遊子歸家的明燈。
原野上追殺加收拾戰場,已經精疲力竭的明軍將士,在看到滿城光彩的這一刻,全都下意識的抬起頭、挺直腰,甚至就連那都快難以挪動的步伐,也變得鏗鏘有力。
周圍將士的表現,讓葉應武流露出一絲笑意,當即驅馬沿著長長的隊伍,大聲喊道:“將士們、弟兄們、袍澤們,咱們是勝利的隊伍,是大明的英雄,看你們的前面,看!”
所有的人在這一刻都下意識的把目光投在那漫漫城牆和紅色燈籠上。
葉應武微微一頓,緊接著高聲吼道:“看,整個京兆府的百姓,正等候你們的歸來,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但是現在咱們打了勝仗,回來了,凱旋了,都給朕打起精神,都給朕拿出軍威!”
一排一排計程車卒昂昂抬著頭,長長的槍矛高高的豎起,在陰冷的夜風中,就像是不屈昂首指向蒼穹的鋼鐵林木,在散發著濃濃血腥味的原野上,無數的大明兒郎昂首挺胸!
當看到在原野上出現的身影時,無數的百姓同時高聲呼喊,一道道小小的人影在城牆上跳躍、擁抱、歡呼甚至是沒有絲毫意義的嘶吼。蒙古大軍兵臨城下,城牆防線搖搖欲墜,要說這些百姓沒有任何的擔心和恐慌那是不可能的。
神策軍作為大明軍隊,北上之時就已經抱著馬革裹屍還的心態,也抱著和天武軍搶奪大明第一軍名號的心態,所以面對這樣強大的敵人,昂揚的鬥志更勝過內心的恐懼。但是城中百姓畢竟只是普普通通的民眾,對於他們來說,明軍收復京兆府、王師北定中原,絕對是最值得慶祝和歡呼的事情,但是命運往往就是這樣弄人,當所有人還站在喜悅的巔峰時候,浩浩蕩蕩而來的蒙古大軍就把他們無情的拽到了谷底。
誰都知道反抗蒙古軍會是什麼樣的下場,尤其是在真金太子死後處於盛怒狀態的蒙古軍。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