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站起來,對柳乘風畢恭畢敬的行禮道:“奴婢見過公爺,聽說公爺在江西大捷,皇上高興的緊,奴婢也為公爺高興呢。”
如今的柳乘風已經不再是那個太監們不太瞧得上眼的傢伙了,莫說是這傳旨的太監,便是蕭敬到了柳乘風面前也得說客套話。柳乘風朝這太監微微一笑,道:“深更半夜的是,傳的是什麼旨意?內閣還是宮裡送來的?”
柳乘風試探性的問了問。
這太監笑吟吟的道:“內閣遞來的,說是萬分緊急,差遣奴婢前來傳旨。”
內閣?那麼就不是中旨了?這麼說來,這份旨意應當是劉健清早和皇上說了什麼,隨後皇上便命內閣擬旨出來頒發,這種聖旨有七八成的可能並不是代表皇上的意思,而代表著內閣的想法,內閣和柳乘風一向勢同水火,再加上京師裡頭為了廉州鬧得滿城風雨的事,柳乘風感覺有點不太妙了。
不過妙不妙顯然這旨意都得接,柳乘風朝這太監點點頭,道:“那麼就有勞公公傳旨吧。”
……………………………………………………………………………………………………………………
求月票,本月最後一天。(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八百四十八章:封王
“聖旨,奉天成命大明皇帝,詔曰:朕肇基東土,列聖相承,保乂萬邦,天心篤佑,登生民於衽席,偏中外而尊親者,百年於茲矣。''
朕登基十三年,勤勤懇懇,殫精竭慮,不敢懈怠。幸賴祖宗庇佑,百官效命,於是四海之內萬邦皆有朝慕之心,藩人來朝,沐浴恩澤,浩蕩王化,夷人亦爭先效之,於是祖宗之法各國效仿,聖人經義人人欽慕。
夷人如此,非懼大明之威,實乃沐上邦恩澤矣,大明以德治國,以恩沐澤宇內,嘗未有侵吞藩土之事。
國雖大,不欺弱小,此上國之道也,茲有廉國公、駙馬都尉、錦衣衛親軍都指揮使柳乘風於國有功,朕念其忠義,乃破先祖舊制,敕封廉州,以期其子嗣永享國祿,其為人恭謹,效命於朕雖不過數載,卻肝腦塗地,不計私利而滿腹圖報之心,朕心甚慰之。朕又嘗聽人言,其封廉州之後開蠻土拓無主之地吸納流民,刺亦善政,亦是為國分憂。奈何大明承天命………改廉州為楚地,敕其為楚地國王,賜金印、頒金冊,佈告中外,鹹使聞知。欽此!”
一封聖旨洋洋千言,這一開始,柳乘風聽到什麼萬邦來朝,什麼夷人沐浴恩澤的時候還有點兒心裡打突突,現在廉州的事炒得沸沸揚揚,柳乘風現在一聽到什麼恩澤四方就頭痛,道德這東西也不是說不要,可是這麼偏執實在有讓人反感了。
其實柳乘風也知道,自古以來天朝上邦們一個個大義凜然。天天打出恩澤四方的名義,從不去侵吞人家的土地,這其實並不是因為什麼道德神君附體,只不過就當時的生產力來說,上邦們都處在農業社會,農業社會最需要的是肥沃的土地,而大明朝佔據的本就是普天之下最肥沃的土地之一。至於那些邊陲的藩國大多生產力低下,土地又都偏僻,佔了非但沒有好處反而是一種負擔。要知道,在這個時代連嶺南和瓊州都是充軍發配的地方,雖然嶺南在南宋時還有些起色。可是畢竟屬於鳥不生蛋的地方之一,可以想象,此時的藩國有多窮鄉僻壤。{}
因此歷代的統治者索性順水推舟,自詡什麼恩澤正義,弄出這麼一套朝貢的體系,只維持了一個表面上的名分,卻從不吸納和吞併藩國土地,於是這一套理論也經過歷代讀書人潤色之後漸漸成熟,這番邦的朝貢體系才漸漸的厚實,其實從一開始。這顯然不是皇帝們沒興趣開疆拓土,只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