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在史蒂威的成長過程中,這種場景會不斷重複。他將被勸說和推著去上學,被勸說和推著去參加棒球隊,被勸說和推著去參加聚會等等。他很少按自己的意願去做一件事。在他21歲被介紹給我時,他已經出現了週期性的抑鬱症狀,和父母住在一起,什麼事也沒做。他還一直在等待著人們告訴他該做什麼,該如何做。而這時他的父母卻已經不願意再激勵他了。
每一個療程結束後,他都會帶著我所傳遞給他的熱情參加我們所討論的各種自助活動。比如,某一週他決定對三個不認識的人微笑打招呼,以作為打破其孤獨狀態的第一步。但是第二週,他卻垂頭喪氣地來到了我的辦公室,一看到他那張疲憊的面孔我就知道他“忘了”和別人打招呼。還有一週,他的任務是閱讀某篇我為某一單身雜誌所寫的文章,文章只有三頁,談的是未婚男士如何學會去克服孤獨。第二週,史蒂威又來了,但他說他還沒來得及看我的文章,我的手稿就已經丟了。每週當他離開時,他都充滿渴望地想幫助自己,可是一當他進了電梯,他心裡就“知道”不管這一週的安排是多麼簡單,對他來說都很難完成!
史蒂威的問題是什麼呢?要做出解釋還得回到他童年時期在游泳池邊的那一天。他頭腦裡仍然頑固地存在一種觀念:“我自己確實不能做任何事情。我是那種需要被人推著走的傢伙。”由於從來沒有機會挑戰這種信念,所以它逐漸內化成了一種自我滿足的預言,有15年之多的因循拖延的習慣支撐著他的信念,使得他覺得他“事實上就是這樣”。
解決辦法是什麼呢?首先,史蒂威應該意識到他的問題存在著兩種心理錯誤:心理過濾和貼標籤。他的大腦裡滿是各種他推延未做的事情,但是他卻忽略了每週有好幾百種事情其實是沒有別人推動的情況下自己完成的。
“所以這些都非常好”,在和我談話後史蒂威這麼說。“你似乎已經解釋了我的問題,我想你的解釋是對的。但是我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
事實證明,解決辦法要比他想象得更簡單。我建議他帶一個腕錶(就像前一章所說的那樣),這樣每天他都可以計算沒有別人推動或沒有別人鼓勵的情況下,他獨自一人所做的事情。每天結束時,他就寫下表上所記錄的全部數目,並且記錄日誌。
幾周之後,他開始注意到他每天所做事情的數字在增加。每次他看錶時,他都在提醒自己他這正是在掌握自己的生活。採用這種辦法,他開始注意到他所做的事情。史蒂威開始感覺到自信心大增,開始把自己看做一個更有能力的人了。
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確實很簡單!他能適合你嗎?你或許不這麼想。但是為什麼不試上一試呢?如果你有消極反應,並且認為腕錶對你不合適,為什麼不用實驗來評價一下你的消極預測呢?學會記錄你要記錄的東西;你或許會對結果感到很吃驚!
測試你的“不能”
成功的自我激勵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學會採用科學的態度看待你對你的表現和能力的自挫性的預測。如果你對這些消極情緒進行測試,你就會發現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在你抑鬱或因循拖延時,一種常見的自挫性想法就是每當你想到一些自己本可以有成效地去做的事情時你都對自己說“不可能”。或許這要根源於你害怕責備自己無所事事。你為了保留自己的面子,就製造一個幻象,說你缺乏足夠的能力去做一件事情。這種方法讓你慵懶,缺乏生氣,問題就在於你或許確實開始相信你對自己所說的話!如果你反覆說 “我不能”,它通常就足以成為一種催眠性的暗示,不久你就會真的相信你確實是沒有能力,沒法去做這些事情。典型的“不能”想法包括:“我不會做飯”,“我不能活動”,“我不能工作”,“我不能集中注意力”,“我不能讀書”,“我不能起床”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