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用意也。無妄之災,百民不知,必歸於主,為政治者慰民之望(9),故亦必雩。
【註釋】
(1)無妄:不能預期的,出其不意的。無妄之變:意想不到的自然災害。這裡指在君主德行純正、政治得當的情況下出現的自然災害。
(2)惠愍(mǐn敏):仁慈哀憐。惻隱:哀痛,對別人的不幸表示憐憫。(3)不:與下句的“不”字均當作“必”,本書“必”、“不”常誤用。
(4)和藥:配藥。
(5)卜筮(shì士):用龜甲推知吉凶叫卜,用蓍草推知吉凶叫筮。求祟:求問是什麼鬼神在作怪降禍。
(6)危:屋脊。
(7)以衣招復:按迷信說法,站在高處搖動衣服,可以把死人的魂招回來。參見《禮記·喪大記》、《儀記》七《喪禮》。
(8)悟:甦醒,復活過來。
(9)望:責怪,怨恨。
【譯文】
災變大致有兩種,有由於政治導致的災害,有意料不到的自然災害。政治導致的災害,應該進行祈禱。祈禱即使不能得到天的保佑,然而表示了君主對百姓的一種仁慈憐憫的恩典,不由得不那樣做的意思。慈父對於兒子,孝子對於雙親,知道有病必然祭祀神靈保佑,知道疾痛必然配藥醫治。即使知道是根本無法可治的病,治療也沒有什麼好處,然而終究不肯讓病人安坐家中等待死亡,還是要占卜求問是什麼鬼神在作怪,請來醫生配藥,憂傷悲痛情意懇切,希望醫治能有效果。親人已經死亡氣絕,無可奈何,還要爬上屋脊,搖動衣服招魂,悲哀悔恨思念不已,希望死者復活過來。雩祭者的用心,如同慈父孝子的用意一樣。意料不到的自然災害,老百姓不知道,必然怪罪於君主,執政的君主為了安撫民心,所以也心須舉行雩祭。
【原文】
45·8問:“政治之災,無妄之變,何以別之?”曰:德酆政得(1),災猶至者,無妄也;德衰政失,變應來者,政治也。夫政治,則外雩而內改,以復其虧;無妄,則內守舊政,外修雩禮,以慰民心。故夫無妄之氣(2),歷世時至,當固自一,不宜改政。何以驗之?周公為成王陳立政之言(3),曰:“時則物有間之(4),自一話一言,我則末(5),維成德之彥(6),以乂我受民(7)。”周公立政,可謂得矣。知非常之物(8),不賑不至(9),故敕成王自一話一言(10),政事無非,毋敢變易。然則非常之變,無妄之氣間而至也。水氣間堯(11),旱氣間湯。周宣以賢(12),遭遇久旱(13)。建初孟季(14),北州連旱(15),牛死民乏,放流就賤(16)。聖主寬明於上,百官共職於下(17),太平之明時也(18)。政無細非,旱猶有,氣間之也。聖主知之,不改政行,轉谷賑贍(19),損酆濟耗(20)。斯見之審明,所以救赴之者得宜也(21)。魯文公間歲大旱(22),臧文仲曰(23):“修城郭(24),貶食省用(25),務嗇勸分(26)。”文仲知非政,故徒修備(27),不改政治。變復之家,見變輒歸於政(28),不揆政之無非(29)。見異懼惑,變易操行,以不宜改而變,只取災焉!
【註釋】
(1)酆:同“豐”,純厚。
(2)氣:遞修本作“變”,應據改。
(3)周公:參見2·5注(19)。成王:參見3·2注(11)。立政:原指配備和使用長官,這裡指把政治搞好。
(4)物:事。這裡指旱澇等災害。間(jiàn見):擾亂,干犯。《左傳·定公四年》:“惎間王室。”孔穎達疏:“間,亂。”之:焉,於此。
(5)末:無。這裡指沒有錯誤。
(6)維:通“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