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將永遠對婚姻懷有恐懼,或者在困難重重的兩性關係中焦頭爛額。
實際上,我們原本並不知道愛情和婚姻是什麼樣子。一方面,外界為我們塑造了家庭生活的典範,給了我們關於婚姻生活的遐想;另一方面,曾經的經歷,尤其是那些來自家庭的不愉快經歷,又使我們置身於不幸與恐懼的陰影之中,害怕在婚姻中受傷。
心理學者在對愛情與婚姻的研究中,提出了愛情的依戀理論。該理論認為,孩子與自己主要的看護人之間形成的情感紐帶與他成年後的愛情模式之間具有直接關係。嬰兒從一出生就有一種內在的情感依戀需求,因為這種需求可以增加他們活下來的可能性,確保他們得到適當的看護和照料。這種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將影響他們從青春期到成人後的情感發育。嬰兒感到自己隨時可以得到照料,可以依賴主要看護人的程度越高,他在成年後與其他人交往就越自信。相反,如果依戀物件不可靠,對他們的需求沒有反應,其負面結果將在他們成年後面對愛情關係時得到體現。孩童時期建立起來的預期會持續下來,對一個人一生的愛情和婚姻關係產生深遠的影響。
基於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三種依戀模式——雖然很多人並不完全符合某一種或某幾種模式,它們之間有很多地方相互重合:
具有安全感依戀模式的人通常對自己和他人持肯定看法,對自己和伴侶親密無間的感情和相互依賴關係感到得心應手,一切順遂;
具有迴避型依戀模式的人往往不願意跟人過分親密,也很難完全相信自己的伴侶;
具有焦慮型依戀模式的人則希望儘可能縮短自己與伴侶的距離,動輒擔心失去對方的愛。
顯而易見,迴避型依戀模式的人,最容易對婚姻有恐懼感。很多時候,他們的這種反應,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的不幸遭遇。父母的婚姻關係不好,家庭經常出現一些矛盾,甚至是暴力,都會給孩子心理上留下很深的“婚姻是不愉快的”印象。這些印象,成為他們成年之後恐懼婚姻的根源。
另外,曾經有的失敗的情感經歷,也會打擊一個人對婚姻的信心。
婚姻教會我們成長。在一個兩性社會里,誰都必須面對難題。接受,或者逃避,選擇權在你。
天生情人多少種(1)
男女之間的第一印象形成於60秒之內。一見鍾情之所以成為“經典愛情”,不僅僅因為它可遇不可求,更因為它少之又少。
“想知道你婚後會變成什麼樣的女人嗎?”女友發來一封心理測試郵件。儘管我知道里面肯定是一堆八卦測試題,並且測試的結果很可能是一笑了之,但我還是將一些重要郵件放在一邊,開啟這道測試題,開始我的性格測試。
現在,可能沒有人不知道心理測試這回事兒。這種原本很專業化的測試方式,已經逐漸演變為隨處可見的輕鬆遊戲:你翻開一份報紙或是雜誌,要麼開啟網上的一個頁面,用筆劃幾個勾或者點點滑鼠,就能獲得諸多想要的資訊——從你的個性更像是黃牛還是海馬,到什麼樣的職業適合你,以及哪類伴侶和你匹配,應有盡有。
與此同時,性格測試也成為新的戀愛指南。各種流行的網路測試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熱門###站。比如,�match�提供個性評估及所謂的“外形吸引力測試”,其中涉及諸如身高、頭髮顏色等對潛在伴侶具有吸引力的外形特徵。
雖然有時你需要為更加深入的測試報告付費,或是在你填完問卷時會被要求訂閱交友服務,但這些基本測試中的絕大部分仍是免費的。
前身是�emode�的�tickle�提供約200種免費的基本測試。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你是哪種狗狗?”不同的狗狗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徵,舉個例子,吉娃娃被認為是活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