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俄國衛國戰爭
“**,又下雨了”第三師前沿陣地,10團一營營長杜鼎新看著天空淋淋瀝瀝落下的小雨忍不住爆了一聲粗口。。
第三師上下裝備的可都是火帽槍,雨水之中依舊能照常射擊。但是他們的大炮沒有火帽,拉到俄軍陣地前轟擊,效率、擊發率都是低的不能再低。完全不能和火力正常的步兵相配合。
而沒有炮兵的支援,單靠步兵群去衝擊俄軍的陣地是要吃大虧的。因為在掩體和炮壘中,俄軍的大炮完全可以照常還擊的。
而且伏爾加河畔的八月也沒有半點中原內地秋老虎的跡象,涼風一陣陣,很有秋意。現在小雨又下,打溼了軍衣風一吹渾身都冷颼颼的。
“營座,副座回來了……”勤務兵進來通報。
杜鼎新臉上升起了喜悅,副營長曾汝城是去團部領寄養去的,現在他帶隊回來了,那就是寄養到家了。想到寄養中的軍官特供,杜鼎新搓著手就屁顛屁顛的跑出了門。“老曾啊,老曾……”
——————————————————
巴格拉季昂從左右兩翼繞過軍隊的整條戰線之後,便登上了剛剛建造完成的那座可以縱觀整個戰場的炮臺。他在這裡下了馬,面前有四門大炮已經卸車。巴格拉季昂就在那尊緊靠邊上的大炮邊旁停下來,炮對的兩名哨兵在大炮前面踱來踱去,本來他倆在看到巴格拉季昂的第一眼時就要挺直胸膛立正的,但是巴格拉季昂向他們做了一個手勢,示意他們照常。
哨兵們接下來就繼續著自己沒精打采、步速均勻地巡邏。炮臺上的生活太無趣太危險了,為了建造這一座老舊式的土木炮臺,俄軍士兵真是損失了不少人。
前車停在大炮後面,再往後走就可以看見繫馬樁和炮兵們生起的篝火。在離那尊緊靠邊上的大炮不遠的左前方,還可以看見一座用樹條編就起來的新棚子,棚子裡傳出軍官士兵們熱鬧的談話聲。
誠然,從那座炮臺上幾無遮掩的展現出俄軍和大部分敵軍駐地的全貌。在對面山崗的地平線上,正好面對中華軍的炮兵陣地,可以望見那個已經被中華軍改造成兵營的小村落。在離兵營兩側不遠的地方,中華軍士兵生起篝火的滾滾黑煙清楚可見,甚至望遠鏡下巴格拉季昂都可以清晰地觀察到中華軍前沿陣地的活動。從位置上看,這座炮臺是一處真正的要地。
大部分中華軍都在兵營和山後駐紮。村子右邊,在一股濃煙升起的地方似乎也是一座炮兵陣地。巴格拉季昂用望遠鏡看不太親切,他腳下的這座炮臺是處於俄軍整條防線的右翼的,距離拉開的太長,望遠鏡也不頂事。
中華軍人數眾多,戰線比俄軍的戰線更寬更厚。其目的一目瞭然,黃瑞就是想從兩面包抄俄軍。
烏拉爾山脈自北到南分為:極地、亞極地烏拉爾山地和北、中、南烏拉爾山5段。平均海拔500~1200米;極地、亞極地部分不用去考慮,事實上那裡1894米的人民峰就是烏拉爾山脈整體的最高峰。
山脈的寬度為40~150公里。低平的中段是歐亞兩洲的主要通道。而且烏拉爾山脈西坡較緩,東坡較陡。中華軍的進攻即使大部分都集中在中段,也依舊是始終處於不利地形。
巴格拉季昂在炮臺上另一門大炮旁邊停留,他耳朵中不斷地聽見那些在棚子裡說話的軍官士兵的嗓音,但是他們說什麼,他一個詞都沒去聽。身為軍團的最高統帥,巴格拉季昂沒閒工夫也沒時間去聆聽低層軍官和士兵們的聲音。
對面的中華軍就是一壓在他肩頭的沉重包袱,巴格拉季昂被壓的都快喘不過起來。他希望的到援軍,對面的中**隊中有一支十分善於山地作戰和運動的軍隊,他們跳躍似的分頭穿插在烏拉爾山各段的山地丘陵中。這牽制住了他太多的兵力
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