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是秋糧的入庫,這讓朝中戶部和六臺衙門的人很頭疼。因為戰事的頻密,地方“借糧”情況很嚴重,北方的這一戰已經將國力耗費到巨大的虧空,整個秋賦的收入,甚至還不及去年災荒之年。有災也有好事,朝廷在收入一項上還是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主要依賴於商貿司的進項。
光是商貿司的收入,一年的收入就近乎佔了朝廷收入的一半以上,這還是商貿司在年中才成立,一年尚未完結的情況下。商貿司的高油水,也讓朝廷感覺到商貿司少監和經理衙門是多麼的重要,但這幾樣牢牢的掌控在劉愈舊部屬的手上,在劉愈離開長安城後,一直是隋妤和韓升在負責,雖然一個是女子,另一個又年老,但二人不管是在治國還是治商上都極有才幹,將大順朝的經濟在如此的戰亂之下執行的井井有條。而之前朝廷出於對商貿司的依賴,也不得不放權,直到戰事結束,新政即將實施,皇帝才打起了商貿司的主意。
朝廷現如今另一件令人關注的事,便是新政的實施。
新政從七月開始準備,到十月下旬才準備了不過三個多月時間,卻已經跳過了論證和實驗的步驟,直接要切實落實,而且要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雖然很多人覺得新皇有些操之過急,但明眼人也明白,這是新皇想大有可為的一種表現。新皇如果想擺脫對一些舊有勢力的管束,成為千古名君,就必須拿出一些手段,新政就是他的手段。
但是他畢竟還是太年輕氣盛,新皇在這一步上,很多人認為是走錯了。
因為那個令新皇揮之不去的陰影劉文嚴又回來了。他一回來,新皇推行新政必然是困難重重,很少有人知道,現在蘇碧和袁博朗正在商議秘密除去劉愈。
十月二十七,大雪停後的第三天。劉文嚴一行和突厥使節一行終於過了潼關,然後劉文嚴好像是感覺到什麼危險事情的來臨,留在潼關裡幾天都沒再往關中走。皇帝無奈,只好下聖旨去催促。
朝中的人也議論紛紛,分別在猜劉愈到底是為何這般不急不慢。很多人猜想是劉愈不甘心自己的帥位被花集安竊奪,不甘心這樣回到長安城,那也就是說,現在劉愈的主要敵人是遠在邵武關的花集安。此時新皇沉默著,誰也不知道新皇心裡到底怎麼想的。
結果冬月初一,長安城收到訊息說劉文嚴重新出發,準備回長安城。袁博朗也摩拳擦掌準備跟蘇碧聯合展開對劉文嚴的殊死較量,皇帝那面下了一個驚天的旨意,令各方的人都大跌眼鏡。
袁博朗被罷相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七章 兜完圈子賣關子
罷相,歷朝歷代都不鮮見,就以順朝為例,平定天下六十年間,三代皇帝已經前後歷經了三十多名右相。
袁博朗當右相不是最短的,當然也不會是最長的。
可這畢竟是朝廷的大事,袁博朗身為先皇欽定的顧命大臣,在皇位更迭的這一年多時間裡他也算是兢兢業業,能力不高但也盡了他本份,一直在為皇權的穩固在奔波勞心。他的突然被罷相讓所有人都摸不著現如今朝局的形勢,皇帝這是要做什麼?
在本朝,兩相的權力已經被極端弱化,外不能掌軍,內要受制於六臺衙門和六部、尚書院,名義上掛著文官之首的頭銜,但實際上,他們已經成為朝廷智囊一樣的人物。就算是袁博朗被罷相,他也興不起波瀾,誰都知道他沒有資本。而順朝外派一方的藩王和武將,想要罷黜他們的官職,朝廷就要謹慎許多。
袁博朗本人知道自己被罷相也是當天的事,提前他一點風聲都沒收到。只是這兩日將秋糧入庫的事情統籌完,皇帝好像有意晾著他,連六臺衙門的議事都停了兩天,說是要籌備新政的實施。誰知道新政還沒影子,皇帝先拿他開了刀,把他踢回家抱孫子去了。
這讓原本準備跟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