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少頃和馬峰,連同一些戰時有功的文官,隱隱成為朝中繼右相袁博朗和前鋒將軍劉愈之外第三大勢力,而且得到新皇的信任,如日中天。據說馬峰走到哪裡身後都跟著一眾擁躉,因為他的一句話,可能就會涉及很多人的升遷和任免。
論功請賞,也是論罪言罰的時候,朝中大臣都很敏感。對於這兩個新晉的權貴,他們還沒有辦法巴結,只好先試探口風,甚至對二人的喜好進行調查。(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一章 論功請賞與論罪言罰(中)
劉愈回到長安城之後,生活過的跟一年前一樣平靜。
春暖花開,南雁歸來,長安城依舊是往日的繁華與熱鬧。在這個世界經歷過兩度寒暑,有了家庭,開始慢慢融入這個社會,深陷在官場中不能自拔。
以前的平靜是真的平靜,這次的平靜中卻隱含著波瀾。
現在劉愈大權在握,很多人想奪他的權,同樣他也知道這權力必須要攥在手裡,混慣了官場的劉愈很清楚有權無權在官場中的差異,若是一旦他倒下,那長安城的勢力將會重新洗牌,到時朝廷會變成什麼樣子他無法想像。
有了權力,別人想為難他,拿他開刀,就要掂量一下後果。結果是,人人都知道劉愈是權臣,就是沒人敢對他下手,連帶,定國侯意圖謀反的罪名也就遲遲定不下來。雖然劉家父子並不合,這也不算什麼秘密,但畢竟人家是打斷骨頭連著筋,一損俱損。
在這種情況下,閔少頃和馬峰釐定的有功人員受賞名單幾度更改,朝議也是幾次大的爭議,就是在一些細節上落實不下來,主要原因是,首功之臣劉愈不出面,很多功臣的功績朝中上下不甚明瞭。
一些功勞不需要去爭議,比如說劉愈和柴錦的功勞,再比如說閔少頃和馬峰的護駕有功,再比如說霍病的一馬當先。除了這些,剩下近乎所有的戰事,都是在朝臣意想不到的方式下進行的,江右平定靖王地,神兵天降入建康。這些對一般的文臣來說太聳人聽聞。至於哪些人在這場戰事中立下什麼功勞。他們更是無從知曉。
朝議上,袁博朗氣勢洶洶道:“皇上,這武將功勞簿,歷來都是由軍帥呈遞,光與臣等朝議,能有何結論?到頭來豈非依舊不盡不實?”
見蘇彥面現憂色,一旁的左相藍和附合道:“臣以為右相所言極是,不如……”藍和抬頭看著討逆大元帥柴錦。“由柴駙馬提請如何?”
藍和與袁博朗本來不合,兩方勢力還是死對頭,但在劉愈隱忍不入朝,閔少頃和馬峰等新貴崛起的情況下,原本的敵人也會變成朋友,涉及到權力和利益這些朝臣往往就是這麼不講原則。
球被拋給柴錦,這些可把柴錦為難壞了,雖然他是討逆大元帥,可他是屬於那種坐鎮後方的元帥,徐州城的戰事他都整理不出個所以然。讓他去總結江南邊兵將的功勞,還真不如讓他一頭撞死。柴錦被人注視了半天。才從嘴裡蹦出兩個字:“不行!”
拒絕方式乾脆利落,更令人大跌眼鏡。
也沒辦法,但凡熟知柴錦的也知道,這次的戰事他也就是個走過場的,真正用到他的地方很少。
滿朝上下,竟然就沒人能提請一份比較詳實的名單,一旦有功不能賞,有過不能罰,那些視榮譽為最高信仰的兵將是會造反的。而朝廷在平定淮地之後遲遲不作出封賞,也會令下面的人以為朝廷摳門,或者是朝局混亂拿不出切實的方案。
“都是那個姓劉的小子,明擺著要我們好看!”
商量不出結果,朝議也只好散朝,第二天接著議。而袁博朗走在路上,嘴裡已經開始抱怨。
藍和走在袁博朗的身側,聞言略微一頓腳道:“劉將軍恐怕是在為他老父親定國侯斡旋,不如……趁了他的心意,將定國侯加進受賞功臣簿,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