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老者雖然看似懦弱無能,但說話很有條理,也充滿了一些人生感悟和哲理,這並非一個農家老漢所應透出的氣質。不過萍水相逢的人,劉愈也沒精力再去將人家的家底去調查一遍。
“就這麼讓他們走了?”霍病本來在城外監督放糧,此時進來,詫異地看著老者和外孫女離去的背影,“你當冤大頭了吧?”
劉愈瞅他一眼,嘆道:“你這小子,就是一點虧不肯吃,早晚會因此出事。”
霍病就是那種錙銖必較的人,不肯吃虧,人也顯得格外刁鑽。不過他的勇氣是劉愈讚賞的,這是劉愈留他在身邊的原因。
一行繼續向北,第二日下午便已進長安城。
去的時候很低調,回來時更顯得低調。長安城一切如常,繁華如舊,只是劉愈從這繁華和熱鬧中看出肅殺的危機。
劉愈和徐軒築顧不上回家,先行進皇宮向皇帝彙報平叛的程序。
雅前殿內,蘇彥看到劉愈終於鬆口氣,據他自己說,他已經多日未閤眼,因為江淮地區的戰亂日漸盛。
“各家藩王進京的使節到了何處?”劉愈看過前線的最新戰報後問道。
“停了。”蘇彥道,“他們就停在潼關外,不進也不回,好像在等朝廷的旨意,袁相和那些大臣都是這麼說的。”
劉愈心中一想,苦笑道:“他們哪裡是在等朝廷的旨意,恐怕是在勸降潼關的鎮守將軍。從新皇登基以來,鎮守潼關的南元將軍牧與從未向朝廷遞交過任何公文及效忠書,這還不說明問題?”
潼關是關中的東部要隘,一旦潼關失守,那關中之地將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諸藩王的這招也很高明,名義上是讓使節團進京朝賀,不與朝廷鬧掰,暗地裡卻已開始與朝廷交戰。這是一招瞞天過海之計,令朝廷疏於防備,尤其在朝廷勢弱的時候會以為還有轉圜的餘地,會被表象所麻痺。
而這支使節團的目的不但要迷惑新皇,還要圖謀關中之地的天險。劉愈知道,潼關說什麼不能落在淮王或是其他藩王的手上。一旦潼關失守,長安危矣。
“師傅,那怎麼辦?”蘇彥也知道潼關的重要性,緊張問道。
“沒辦法,聽說袁博朗跟南元將軍牧與私交甚篤,這次無論如何也要求他一次,親自去招降。只要牧與支援朝廷,那我們還有一線生機。”
蘇彥聽到袁博朗,臉上露出幾分難色。劉愈細問才知道,原來這幾天袁博朗總是來求見新皇,已經被多次拒之門外。而劉愈跟袁博朗的關係又很僵化,使得蘇彥都不敢確信袁博朗到底會不會幫這個忙。(未完待續。。)
第二百零三章 老帥過河(上)
“這忙他還必須要幫,除非他不想活了。”劉癒合上戰報的奏本,急忙道,“忙上召集朝議,將所有在長安城正三品以上文官,正五品以上武將全部召集到峰翠宮內,議定出兵事宜。”
“出兵?朝議?”蘇彥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師傅,太快了吧?這都晚上了。”
“火燒眉毛,今天能解決的事還非要到明天?想不想當皇帝了?”
蘇彥愣了愣,悻悻道一聲“想!”其實現在也輪不到他說撒手就撒手,歷史上前皇帝想壽終正寢除非當下一任皇帝的是他兒子,蘇彥明白這道理,馬上讓吳公公去著人挨個大臣去通知。
這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劉愈回到長安城真是要做到大禹治水一般過家門而不入,雖然他也很想念嬌妻,但現在情勢的確已到了迫在眉睫,晚一刻都可能讓諸藩王的陰謀得逞。失去潼關,就等於失去了長安城外最後一道屏障。
所有的大臣近乎都是在半睡夢的狀態下被人叫醒,然後心急火燎地趕往宮中。許多人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何事,當細問得知是劉愈回到長安城,近乎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