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麼容易邁過去的啊!
狄烈狠狠地磨了磨牙,正準備重新校對,進行補射,但瞄準鏡裡的情景,卻令他目瞪口呆。更喜出望外。
一千一百米外,曹吉捂耳大叫;高僧德裕的脖子扭得像棵歪脖樹,嘴巴張大,卻發不出聲音;而周圍的擒生軍騎兵,全傻著眼朝一個方向呆年著,一個個呆若木雞……
狄烈射出的這一顆打偏了的失準彈,沒擊中正主曹吉,而是從其耳邊一尺半處飛掠而過,不偏不倚,歪打正著。正中那杆白旄大纛的旗杆!
旗杆粗如海碗。是用極為堅硬的鐵杉木所制,高二丈,重百斤,由一名力士型旗頭捧持。而狄烈手中的巴雷特射出的這枚50口徑。重42。7克的m33型軍用標準彈頭。正中那旗頭持杆的手背。那粗大的巴掌。頓時變為碎糜……彈頭毫無阻滯透入鐵杉木旗杆,因木質堅硬的阻力而失重翻滾,產生一種內爆的效果。硬生生將這根刀劈留痕、斧斫不斷的碗口粗的旗杆居中爆成兩截。
大纛折倒!
大纛在古代戰場上代表著什麼?代表著主將、指揮、軍心、戰魂……一切一切,無論怎麼說都不過份。不要說是古代,就算是近代熱武器戰爭中,軍旗被擊落時,戰士捨生忘死,前赴後繼衝上去,一次次用生命將軍旗豎起來,就足以說明旗幟的重要性。
古代中軍大纛對全軍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歷史記載中有不少辛辛苦苦準備了好幾個月,萬事俱備,三軍準備出戰時,突然一陣大風颳來,旗幟折倒,則軍心渙散,將軍意沮。一場大戰,還沒開打,常常就中途草草收兵。
戰陣之上,大纛稍有後移,都會引發全軍動搖,陣腳大亂。更何況大纛傾倒,那簡直就是敗陣的訊號。夏軍排兵佈陣時,最前面或後面計程車兵距離中軍大纛都在一里之外,他們的軍心、士氣、戰意、鬥志,全維繫在那醒目的大纛之上。大纛一倒,誰也鬧不清是怎麼回事,只當中了埋伏,全軍立即大亂。
如果在這個時候,殺胡堡能有百十個戰兵,只要有足夠的膽量,從堡中殺出,發力一衝,就能將這支千人大軍衝潰。從而上演一場以少勝多,以寡破眾的逆襲戰。
只可惜,殺胡堡內能拿得起兵器的人實在太少,敢於衝出去計程車兵更沒幾個,眼睜睜看著這大好機會白白溜走……
“可惜!真是可惜!”狄烈也扼腕不已。夏軍已經大亂了,只要有一支人數還過得去的軍兵一衝,一定能令其崩潰。偏偏眼前就缺乏這樣一支軍隊,總不能讓自己一個人衝吧?那也沒用啊!
騷亂的夏軍在各級軍將的撣壓下,稍稍平息,但仍擾嚷不止,陣腳慌亂。這個時候若被一支軍隊衝擊,仍難逃潰亂之厄。之所以撣壓不下去,是因為各級軍將不斷打馬回中軍處,請示指揮使曹吉。而曹吉卻一臉痛苦難受表情,像鴨子聽雷一樣,根本沒法下達命令——他的耳朵失聰了。
殺胡堡西門敵樓下,孫佔功也是乾著急卻沒辦法,他手下不到三十守卒中,真正的戰士只有十多個,其餘都是協助守衛的民壯。想用十多人沖垮一支陣腳已亂的千人大軍,怕只有金軍精銳才能做到,他們這等常年悶守捱打的守堡軍卒卻是不行……
山上堡內,俱扼腕跌足之時,突然地面再次傳來一陣沉悶的劇烈震動,比之前夏軍殺氣騰騰登場時的聲勢還驚人。高峰之上的狄烈與二女,堡牆上的孫佔功與一眾軍民,齊齊翹首遠眺,夏軍陣形的側後,東北方向煙塵大起,滾滾塵霧中,彷彿千軍萬馬奔殺而來。
“是我們的軍隊!天誅軍!六芒星紅旗!”
二女指著滾滾煙雲中,若隱若現的熟悉旗幟,手挽著手,歡呼雀躍。
而狄烈看到的更多——在那鮮豔奪目的六芒星旗後面,還有一面獵獵舞動、逆風飛揚的獵兵營黑色戰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