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百姓的影子都沒有看到,無奈地下令撤走。
前行不久,來到一片樹林裡,那可成了雷萬良地惡夢,因為樹林裡箭如飛蝗般射來,射殺了他不少部下。樹林裡地形複雜,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在雷萬良的指揮下,趙軍發起進攻。斬殺不少。
讓雷萬良吃驚的是,攻擊他們的是燕國百姓。數百百姓中沒有一個燕國兵士。雷萬良打了一輩子的仗,就沒有見這如此悍不畏死的百姓,以區區數百之眾就敢與他地大軍對著幹,除了佩服燕國百姓的勇氣外,還很是吃驚:燕國百姓居然如此有膽色。
樹林裡打得如火如荼時,燕軍趕到了,雷萬良毫不猶豫地向燕軍進攻,可惜的是燕軍根本就不和他硬拼。馬上撤退。如此一來,憋了一肚子火的雷萬良想打仗都找不到人。
燕國百姓哪裡抵擋得住趙國大軍的進攻。沒多久就勝負立判,百姓見勢不妙,發一聲喊,衝進山裡去了。燕國所在地就是後世稱作燕雲之地的戰略要地,多山,便於隱藏,雷萬良只有望著大山嘆息。
萬般無奈的雷萬良只得再撤,一路上不知道給燕國百姓攻擊過多少回。雖然每次損失不大,可次數多了,損失也夠驚人,居然損失了差不多兩千人。
最讓雷萬良難以忍受的是,明明兩天的路程卻給他走了五天。他好不容易來到河邊,卻發現河上的橋給人拆了,路邊還有一具趙軍屍體,他認得這是李牧身邊地小校,也就是後世的傳令兵。不用說,這傳令兵是來給他傳達李牧地命令,卻給燕國百姓殺死,李牧傳給他的是什麼命令,他也就無從得知了。
李牧是一員良將,料事少有不中,然而他在判斷燕軍中有能人一事上卻沒有算準,不是燕軍有能人,是秦國有能人。造成這種情況地正是秦使楊開,而不是燕國君臣。
楊開攔住劇辛,說道:“以楊開所料,現在的趙軍必然是急著撤回趙境,赴援西線。王上要做的就是遲滯延緩李牧的撤退。”
燕王馬上就問道:“請問貴使,要如何行動?”
對於這點,秦王早就想到了,楊開出使之前秦王給他面授機宜,楊開依照秦王的意思說道:“請問王上,當年齊國滅燕,為何在幾滅燕國之際而兵敗?”
當年齊王滅燕,把都城都給攻佔了,最終還是失敗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燕國百姓奮起反抗。燕王可不想把功勞讓於百姓,道:“這是天不滅我大燕,暴齊又何能為?”
楊開反駁道:“王上此言差矣!依外臣之見,要是沒有百姓的奮起反抗打退齊兵,迎接昭王繼位,昭王怎能禮賢,招賢館怎能傳為佳話?昭王招納樂毅,勵精圖治,苦心經營二十年,燕國復強,才有昭王拜樂毅為大將,聯合諸侯,幾滅齊國。要不是燕王一時糊塗,撤換了不可取代的樂毅,田單焉能復齊?燕國又豈能兵敗齊國?”
這是歷史事實,燕王張口無言,轉換話題問道:“請問貴使,眼前之局該當如何?”
楊開說出秦王地意思,道:“依外臣看,燕國現在面臨的局面和當年一樣,只不過齊國換成了趙國。王上若要光復所有國土正其時,應當採取兩個應對之策:一是多派兵士,傳諭王上地諭令,要百姓襲擊、騷擾、遲滯趙軍。”
“這和當年百姓所做的一樣,可行。”燕王欣然接受,問道:“那麼另一策對是什麼?”
楊開接著道:“劇辛將軍應當把軍隊分成幾個部分,要他們分頭追趕趙軍,一路上可以收得散兵,那麼燕軍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強。但是,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之前,不要輕易與趙軍開戰,趙軍退則進,趙軍欲戰則止,追在後面,拖住趙軍就是勝利。只要趙軍疲憊了,自有我大秦收拾他們。”
燕王巴不得趙軍越早滾蛋越好,一想到秦王的旨意,燕王不敢不 做。如此一來,李牧就陷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