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這次活動,我們帶誰過去?”
“主公,臣以為,關將軍為首選。”
新野縣中,劉備和諸葛亮又在屋內,煮著熱酒聊天。
自從他把諸葛亮請過來之後,二人幾乎是形影不離,羨煞旁人。
“不過。”諸葛亮調轉話鋒,說:“趙將軍也可參加。”
“噢?此話何解?”
“主公,臣已經大致算過所有人的積分,最後大機率會有一隊缺少一人,雖然缺的不是武將也不是謀士,但子龍過去,正好!”
“別的隊伍,會要嗎?”
劉備對此有些顧慮,因為這次活動明顯也是對抗戰,其他隊伍如果要了趙雲,那麼,他們兩隊碰上的時候,豈不是就會變成四打二?
他肯定是沒有什麼意見,就怕別的隊伍不願意。
“呵呵,主公難道是忘了,他們對於子龍的瞭解,比我們還多呢。”
“哦呵呵!也對!”
話也在理,換做張飛,可能幾位皇帝可能會猶豫,但是趙雲,他們肯定不會猶豫。
常勝將軍之名,如雷貫耳,他們從小聽到大呀!
笑談之餘,二人推杯換盞,互飲了一杯,諸葛亮臉上的笑容也慢慢消失,換上沉重的語氣,說:
“主公,當務之急還是荊襄,您可有遠慮?”
“這”
一提到這個話題,劉備就變成了孫權,三思之後又三思。
諸葛亮眉頭一皺,語重心長的說:“主公,今時不同往日,若不早下決斷,恐荊襄九郡,落入他人之手!”
其實,諸葛亮擔心的都不是曹操,而是孫權!
曹操想拿下荊襄九郡,還得撥大軍前來,但是,孫權想拿下荊襄九郡,可能只派周瑜一人即可。
所以這段時間,他一直在關注周瑜的動向,怕生變故。
只有等到他們也拿到特殊物品,才能反守為攻,算計周瑜一筆!
劉備嘆了口氣,連喝三杯酒,忽然眼睛一亮,說:“軍師,三國志14副本已經全部通關,店長應當會遵守承諾,把《三國演義》放出來,可否,容備看看再做決定?”
誠然,三國演義不是歷史,這一點,他們作為當事人自然知道。
但是,三國演義的改編部分,卻是濃縮了後人對他們的評價!
三國演義為什麼要寫溫酒斬華雄?為什麼要寫七進七出?為什麼要寫草船借箭?不都是後世對於他們性格的評價嗎?
劉備三讓徐州,不入荊襄,體現了後世對他仁德性格的總結。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煮酒論英雄,體現了後世對他梟雄性格的總結。
孫權在赤壁之戰猶豫是否投降曹操,後來又被曹丕封為大魏吳王,也是後世對他優柔寡斷的性格總結。
所以說,哪怕三國演義裡面改編的東西很大,他們也能從中看到一些東西,一些對他們來說,比性命還重要的東西。
劉備此時就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那道防線,無緣無故,無憑無據,就讓要他搶劉景生的荊襄九郡?
一個在亂世之中給他城池,給他兵馬、給他糧草,待他如家人的大哥?
說實話,劉備自認為自己,真的做不到。
除非,他親眼看見,後世怎麼評價他和劉景生之間的關係,才能下定決心吧。
見劉備堅持,諸葛亮也就不再提這件事。
因為他知道,等劉備看到攜民渡江的場景,就會有所改變,只是希望那時還不晚吧。
……
江東,戰船上。
“報!!!”
“主公,偏將軍董襲和別部司馬淩統大破黃祖戰船!”
“好!傳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