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天和星宿施放的氣形成的。天和星宿施放氣是自然的,無意識的,而人承受氣時有多少厚薄不同,天上星象有貧富貴賤的差別,所以就形成決定人生死壽夭與貧富貴賤不同的命。而人的命能不能順利實現,還要看外來的非常事變。人碰到外來的偶然災難,能僥倖避免就是福,否則就是禍。命好祿盛就能避免突發災難而得福,否則就會遭災而得禍。說到底,人的遭遇是由外來的偶然性決定的,與人的操行善惡毫不相干。本篇中還有一些相互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請在閱讀時注意。
【原文】
6·1墨家之論(1),以為人死無命(2);儒家之議,以為人死有命。言有命者,見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3)”。言無命者,聞歷陽之都一宿沉而為湖(4);秦將白起坈趙降卒於長平之下(5),四十萬眾同時皆死(6)。春秋之時,敗績之軍,死者蔽草,屍且萬數(7);饑饉之歲(8),餓者滿道,溫氣疫癘(9),千戶滅門,如必有命,何其秦、齊同也?言有命者曰:“夫天下之大,人民之眾,一歷陽之都,一長平之坈,同命俱死,未可怪也。命當溺死,故相聚於歷陽;命當壓死,故相積於長平。”猶高祖初起,相工入豐、沛之邦(10),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貴而有相也(11),卓礫時見(12),往往皆然。而歷陽之都男女俱沒,長平之坈老少並陷,萬數之中,必有長命未當死之人,遭時衰微,兵革並起(13),不得終其壽。人命有長短,時有盛衰,衰則疾病,被災蒙禍之驗也(14)。宋、衛、陳、鄭同日並災(15),四國之民必有祿盛未當衰之人,然而俱災,國禍陵之也(16)。故國命勝人命,壽命勝祿命。
【註釋】
(1)墨家:戰國時的重要學派。儒家的反對派。創始人墨子。墨家在初期,以墨子本人所主張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節葬、節用、非樂、非命等為中心,與儒家展開一系列政治學術思想的鬥爭。戰國末期,墨子後學克服了墨子學說中宗教迷信成分,對認識論、邏輯學以至自然科學中的幾何學、力學、光學等,都有一定研究和貢獻。論:學說。
(2)參見《墨子·非命》。
(3)子夏(公元前507年~?):姓卜,名商。春秋末晉國溫(今河南省溫縣西南)人,一說衛國人。孔子學生。孔子死後,到魏國西河(濟水、黃河間)講學。宣揚“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提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和“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等觀點。引文參《論語·顏淵》。
(4)歷陽:古縣名,在今安徽省和縣。都:城。以上事參見《淮南子·俶(ch)觸)真訓》。
(5)白起(?~公元前257年):一稱公孫起。戰國時秦國名將。屢戰獲勝,秦昭王時攻克楚都郢(y!ng影)(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因功封武安君。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具西北)之戰大勝趙軍,坑殺俘虜四十多萬人。後為相國范雎妒忌,意見不合,被逼自殺。坈:同“坑”。
(6)以上事參見《史記·秦本紀》、《史記·趙世家》。
(7)數(sh(暑):計算。
(8)飢:五穀不熟。饉(j!n僅):蔬菜歉收。饑饉:災荒。
(9)溫:通“瘟”。疫癘(l@利):中醫學名詞,亦稱“疫氣”。古人認為疫癘之氣不同於六淫之邪,乃自然界別有一種“異氣”傷人致病,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和流行性。
(10)相:扶助。工:通“功”,事業。豐:豐邑,屬秦時的沛縣,在今江蘇豐縣。沛:沛縣。邦:地區。
(11)相:相貌。這裡指骨相。
(12)卓礫(lu^洛):即“卓躒(lu^洛)”,超絕,特出。見(xi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