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聯想。這種對年號的重視,在歷史上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武則天時期頻繁更改年號,每一個年號都有其特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寓意和考量。
2. 羅伯昭先生與建國通寶的故事:
上世紀四十年代,“建國通寶”篆書小平錢首次現世,由上海麒麟泉幣社楊成祺得於天津,後以400銀元轉讓給羅伯昭。在1941年5月中國泉幣學會第36次會議上,羅伯昭出示了這枚“建國通寶”篆書小平錢,同年7月,《泉幣》第7期發表了羅伯昭的《建國通寶錢考》。這個故事體現了當時錢幣收藏界對於珍稀錢幣的關注和研究,也讓“建國通寶”更加受到矚目。在古代錢幣收藏史上,有很多收藏家為了一枚珍稀錢幣不惜重金求購、深入研究考證的故事,比如清代的戴熙收藏古錢幣,對每一枚錢幣都進行詳細的考證和記錄,為後人研究古錢幣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3. 存世量稀少的珍貴性:
“建國通寶”存世量極為稀少,被選定為古泉五十名珍,被很多泉家認為是北宋第一珍稀幣。在古代,由於各種歷史原因,一些錢幣的鑄造量本來就少,再加上歷經戰亂、朝代更迭、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很多錢幣的存世量非常稀少,從而變得極其珍貴。比如王莽時期的“金匱直萬”,存世量極少,是中國古代錢幣中的珍品,其珍貴程度不僅在於它的經濟價值,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