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邦長法化”文字)。燕國刀幣上,多鑄有一“明”字,故俗稱明刀。刀幣形狀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遊牧民族漁獵用的刀類工具。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幣制,廢貝、刀、布等幣,其後,王莽所鑄造的錢幣中有金錯刀。
其中,最為珍貴的刀幣當屬齊大刀“齊建邦長法化”六字刀,也是歷史上最早的紀念幣品類,迄今發現只在三十枚以內,極珍罕,其收藏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非常高。
三、圜錢
圜錢也稱圜金、環錢,是一種中國古代銅幣,主要流通於戰國時的秦國和魏國。其形狀為圓形,中央有一個圓孔(一說由紡輪演變而來,或由璧環演變而來,是方孔錢的前身)。圜錢有兩大類:一是圓形圓孔,比較原始;二是圓形方孔(由圓形圓孔逐漸演變而成)。初期圜錢的穿孔比較狹小,以後逐漸變大。圜錢的正面鑄有銘文,反面則無任何文字。
公元前 336 年,秦國開始統一鑄造銅幣,銅幣形制為無廓圓錢,有“一珠重一兩”“半兩”等幣值種類。相較刀幣、布幣等其他戰國貨幣,秦國圓錢對後世幣制影響深遠,圓錢一直延續至清朝末年。
四、蟻鼻錢(鬼臉錢)
蟻鼻錢是江淮流域楚國流通的貨幣,是從仿製貝轉化而來的。由於楚國的經濟、文化比中原各國落後,鎛、刀、紡輪的使用也較遲,銅鑄幣就沿用了仿製貝的形態。蟻鼻錢的形制為橢圓形,正面突起,背磨平,形狀像貝但體積較小。建國以來,蟻鼻錢多出土於河南、江蘇。鬼臉錢則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均有發現,1963 年湖北孝感野豬湖一次出土鬼臉錢 5000 枚,面文為“咒”字,平均約重 4.37 克。從出土的地點墓葬和數量來看,蟻鼻錢鑄行於戰國早期(公元前 5 世紀),鬼臉錢則鑄行於大約公元前 4—3 世紀的戰國中晚期。隨著楚國疆土的逐漸擴大,蟻鼻錢和鬼臉錢的流通範圍也隨之擴大,逐漸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形成了獨立的貨幣體系。
除了以上四種主要貨幣型別外,戰國時期還有其他一些貨幣形式。例如,楚國開始大量使用的黃金鑄幣——金爰。金爰以若干小方塊連線在一起,中間有格,以便於分切,每一小塊為一定單位,其單位有鎰(二十兩)、斤(十六兩)、金(一塊黃金)等。目前發現的楚國金爰,鑄造有“郢爰”“陳爰”等文字,應該是楚國不同地區鑄造的。同時,在金屬鑄幣供應相對不足的戰國時期,穀物和絹布也在商品流通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們是生活必需品,這種天然屬性讓兩者在中國歷史上長期肩負著貨幣的職能。
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種類繁多,反映了當時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和獨立性。這些貨幣不僅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更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為我們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文化藝術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它們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也體現了中國古代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對後世貨幣制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用不同詞牌名來贊春秋戰國時期貨幣的內容:
《沁園春·春秋戰國貨幣》
貨幣斑斕,列國爭雄,歲月悠悠。看刀光劍影,幣形奇巧;布泉古樸,承載春秋。蟻鼻玲瓏,圓錢初現,經濟交融史蹟留。紛爭際,展多元特色,文化深謀。
當時盛況難休,引無數豪傑競風流。思貿易繁榮,金融發展;權衡價值,智慧籌謀。見證興衰,傳承千載,燦爛文明耀九州。今回首,贊先人智慧,永載心頭。
《水調歌頭·春秋戰國貨幣贊》
貨幣展風采,亂世見崢嶸。刀光劍影間裡,幣式各奇雄。布幣傳承古樸,蟻鼻別開生面,圓幣啟新程。經濟交融處,文化蘊其中。
思過往,千秋業,嘆無窮。紛爭歲月,貨幣見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