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汗雖然年紀相同,氣質、胸懷上卻有著不小的差距。
與小肚雞腸、優柔寡斷、總喜歡把蒙古正統掛在嘴邊的林丹汗比起來,皇太極做事更腳踏實地、待人更寬容、決策也更果斷,孰優孰略一眼就能分辨。
於是當皇太極提出要與林丹汗結盟一起應對來自大明的威脅時,奧巴大臺吉才願意傾力相幫,做為引薦者,積極促成了雙方的談判。
可是幾年下來,奧巴大臺吉覺得這個聯盟有些同床異夢、名存實亡了。林丹汗的心思並不在大明身上,整天都在琢磨著如何將蒙古右翼消弱直至吞掉,進而成為名正言順的蒙古大汗。
而皇太極的心思倒是真在大明身上,可對於林丹汗的態度也不像盟友那麼單純,更多的還是利用和防備。反倒是與南邊的朝鮮國交易越來越多,關係越來越近,甚至允許朝鮮人大量進入遼東腹地生活耕種。
而科爾沁部夾在中間,往哪邊倒都不合適,又不能純粹中立,位置相當微妙且難受。如果不是族人大多習慣了這裡的生活,真想再返回北邊,躲開這塊是非之地。
“既然有大金國軍隊在山海關牽制明軍,而大軍深入群山攻打城池又對我們不利,為何不趁機向西去攻打喀喇沁部。用漢人書中說的道理,這叫做圍魏救趙。
如果漢人皇帝不派軍增援,我們就可以將喀喇沁部向西趕,佔據更多邊牆之外的草場,直接威脅古北口甚至宣府。到那時這座新建的城會成為雞肋,大明還要時刻派軍鎮守,待到守軍鬆懈之時再想辦法將其攻佔下來。
如果漢人皇帝派軍深入草原支援喀喇沁部,我們可以分兵兩路,一面帶著漢人在草原上轉圈,一面與大金國合兵一處,突破邊牆直取山海關,讓漢人皇帝首尾難顧!”
也別說奧巴大臺吉心中有怨氣,林丹汗不說是不說,一張嘴又把喀喇沁部捲了進去。而且不光是企圖,真的要動手攻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