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海軍硬抗,中日東海海戰可是把比如今〖日〗本海軍三大艦隊還要牛逼得多的前聯合艦隊給打得找不到北,〖日〗本海軍要想重新把爪子伸入東海乃至黃海海域,除非共和國海軍第一和第二艦隊憑空消失了。
所以,有了共和國提供庇護的英國海軍本土艦隊,自然還能夠逍遙一段時間,共和國沒有必要將這支對自身威脅並不大的艦隊趕出去黃海和東海,幾萬人的英國海軍可能算作是一支超大規模的公費旅遊團,裝備著共和國的戰艦、用著共和國提供的各種物資,每天都能夠給共和國帶來數以萬計的消費收入,共和國憑啥要趕走這麼一支“旅遊團”。
所以,丘吉爾有時間來等待、文森特同樣在等待,他們需要等待一個適當的時機強勢而出,而這樣一個時機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到底什麼時機才適合讓艦隊出擊?
文森特收回了目光,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再一次思索南太平洋的形勢,艦隊下一階段的海上訓練他無心過問,他現在只想搞清楚的是,首相到底在等待什麼時機,這個時機到底是來自太平洋,還是來自蘇聯。
(未完待續。!。
第八十七章 慕尼黑
儘管7月14日德國外交部就共和國幫助英國重建其本土艦隊一事,
而措辭強硬的照會了共和國駐德國柏林總領事館,但中德兩國之間除涉軍事貿易,兩國之間的其他方面的經貿合作關係依然是非常不錯的,兩國人民之間來往也較為密切。
由此一來,7月14日晚經伊拉克巴格達中轉的北京至柏林航班依然順利降落在了柏林機場的跑道上,四百多名旅客中有14位較為特殊,他們是〖中〗國工業大學赴德交流的第23批在讀大學生,〖中〗國工業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之間早在第一次shijie大戰結束之後不久便正式締結成了友好學校,每年兩個學校都會互派交流生赴對方的學校參觀、訪問、交流和學習。
二十多年的風雨歷程見證了兩個學校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德各自最頂尖的工業學校的友好往來。
受1943年中德第二次軍事技術貿易影響,1943年兩學校之間的交流生派遣規模都是最大的,當年慕尼黑工業大學安排了足足120人的隊伍赴華,而〖中〗國工業大學也派遣了60名學生趕赴德國,而這一次,〖中〗國工業大學僅僅安排了14名學生奔赴慕尼黑工業大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受到了兩國關係的婁響。
夜,很深,第23批交流學生並沒有老師帶隊,共和國的大學生自入校開始就要學會獨立,到德國來也不過是一次歷練,所以沒有老師帶隊、沒有接機人員、甚至沒有翻繹,14名身穿〖中〗國工業大學校服,帶著大包小包的學生一直在候機大廳內等待著。
“老徐,你說蘇聯買了咱們國家那麼多的先進武器裝備,他們的空軍怎麼沒能把柏林給炸成廢墟呢?”
等待是最漫長的煎熬,在等待轉機的時候,來自工業大學資訊科技學院的大一新生侯國傑問道此行的領隊徐時績,原本侯國傑yijing是材料工程學院大二的學生,只不過是受到了共和國時下最新最熱潮的計算機技術風行熱,而趕緊向教務處申請了轉專業的申請,成為了往昔是屬於僅限於國防生就讀的計算機專業,成為了資訊科技學院光榮的大一新生。
為了心中的夢想,侯國傑可謂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的,降級、轉專業不僅僅讓他錯過了1946年度材料學院國家獎學金的評審,還得讓他在進入資訊科技學院後,還得從零開始學習,等同於是白白的大學裡浪費了一年的時光,好在他遇上了一個好師兄徐時績。
徐時績可就倒黴了,當初辛辛苦苦學習,好不容易考上了〖中〗國工業大學且以國防生的身份就讀於保密專業之一的計算機技術,結果這才剛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