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帶,在韃靼語中也就是黃色山城的意思。在薩拉托夫城的東面便是川流不息的伏爾加河,河對岸便是薩拉托夫的衛星城市——恩格斯城,連線這一大一小兩座城市的橋樑並不多,除了一條雙線鐵路大橋之外。就剩下一座1940年才在中國川西道橋集團中亞公司承建下修通的斜拉公路橋。
另外的兩座年代久遠的橋樑不久前又被德國空軍轟炸了一番,各自捱了一枚重磅航彈後橋面被炸斷,修復的代價很大,所以也就沒有再行修葺,蘇軍集中了防空力量來守衛好質量很好的斜拉公路橋和鐵路大橋,密集的防空炮火也逼迫得德國空軍根本不敢前來轟炸,因為這裡還佈置了蘇聯人視為寶貝的中國製造的地對空防空導彈,用轟炸機高空實施轟炸也都不可能。…;
當初花費了蘇聯人400萬人民幣外匯修建的斜拉公路大橋還用了一部分共和國國家投資銀行的對蘇貸款才完成了修建。這條擁有雙向六車道的大型斜拉公路橋在正式通車當天,便高高掛起了已故的前蘇維埃領袖斯大林的親筆題名——友誼大橋,此名似乎是為了見證中蘇之間的友誼,為了修通這座大橋。來自共和國四川的上百名技術人員和多名工程師為此奮戰了上百個日夜,也是因為這座大橋,還締結了兩座城市的友好關係,因而友誼大橋可謂是實至名歸。
莫斯科戰役期間,德國西南集團軍群的就曾組織過航空兵力對這座氣勢恢宏的斜拉公路大橋實施轟炸。那時候這座大橋還曾捱上了一枚航空炸彈,炸彈命中在了橋頭位置,並未造成太大的創傷,用鋼筋水泥修復之後這座大橋迄今就沒有再遭到任何打擊了。倒是德國空軍為了這座大橋前後損失了不少轟炸機。
共和國陸軍第八機步師師屬偵察營開入恩格斯城的時候,時間已經快要接近中午了。而隨著越發接近戰區,已經高度提高警戒力度的偵察營官兵們很詫異的發現理應人口更多、擁堵更甚的恩格斯城。絲毫沒有擁堵,而且圍觀的人也沒有幾個,舉目四望能夠看到的除了軍人之外,冒著滾滾濃煙的軍工廠倒是能見到不少,公路兩旁都是掛著笑意的蘇軍士兵。
車隊不得不又一次停了下來,這一次卻並非是平民的擁堵,而是車隊在穿行過城區往友誼大橋駛去的路上,碰見蘇軍設下的路障了,什麼叫做戰爭景象,剛一下車的伍強就算見識了,已經可以遠遠看到的大型斜拉橋就在遠方,而在這距離尚且很遠的地方,蘇軍就佈置設下了很多的防禦工事,在道路兩側的高樓上,就能夠看到防空作戰用的大功率對空探照燈,城區外的山頭附近還能看到用偽裝衣覆蓋著的大量防空高炮,蘇軍儼然是把友誼大橋當成了寶貝,所以嚴加看守之下,任何透過的車隊都需要檢查也自然是合理的事情。
中蘇哈三軍聯合作戰司令部剛剛成立不久,軍隊之間還並未有統一有效識別證件,但設定路障進行例行檢查的蘇軍守橋部隊也並非是要檢查檢查這支遠道而來的友軍,嘰嘰喳喳和偵察營翻譯交流的蘇軍長官笑呵呵的還衝部隊揮手致意,緊跟著在公路的兩側,就掛出了紅底白字的橫幅,竟是中文所書寫的——“熱烈歡迎中國陸軍第二集團軍!!”。
更加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正透過翻譯和蘇聯西南方面軍第12守備旅也就是守衛這友誼大橋和不遠處那座鐵路大橋的旅長卡斯卡夫大校溝通的偵察營營長梁成中校,竟看到了不遠處在眾多蘇軍將軍簇擁下走來的一個人,這個人他當然認識,早就分發下來的蘇軍將領資料中就有他的資訊,他就是蘇聯西南方面軍總司令崔可夫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