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乃良(10)。
【註釋】
(1)晏子:參見6·5注(5)。
(2)鉤星:參見17·8注(8)。房:房宿。參見17·8注(8)。心:心宿。參見17·1注(2)。
(3)參見17·8注(9)。
(4)天時:自然執行變化的時序。
(5)皇帝:指東漢章帝。
(6)闕(quē缺):通“缺”。過失。
(7)高宗之側身:《異虛篇》(18·1)中說,殷高宗時,“桑穀俱生於朝”,其臣祖己說這是殷朝將亡之兆。於是“高宗恐駭,側身而行道,思索先王之政,明養老之義,興滅國,繼絕世,舉佚民。桑穀亡。”
(8)周成之開匱:《順鼓篇》(46·3):“周成王之時,天下雷雨,偃禾拔木,為害大矣。成王開金縢之書,求索行事,周公之功,執書以泣,遏雨止風,反禾,大木復起。”此事亦見《感類篇》(55·4)等處。
(9)勵:據文義當作“■”,即“僅”之異文。《禮記·射義》:“蓋■有存者”。《釋文》雲:“音勤,又音覲,少也。”據遞修本也當作“■”。
(10)扁鵲:參見3·4注(13)。
【譯文】
晏子說:“鉤星執行到房宿與心宿之間,大概要地震了吧?”地震,是自然執行到一定時序的必然變化,不是政治所造成的。皇帝自己震動畏懼,尚且歸罪於自己統治得不好,廣泛徵召賢良人才,要求臣民指出自己的過失。殷高宗謹慎行道,周成王開匱悔過,僅僅能趕得上這一點。穀物豐收年歲太平,平庸的君王可以藉此樹立德政;社會動盪危險,只有聖賢中的傑出人物才能建立功德教化。因此,遇到小病,一般醫生都成了高手,碰上重病才能顯示出扁鵲是名醫。
【原文】
58·17建初孟年(1),無妄氣至(2),歲之疾疫也(3),比旱不雨,牛死民流,可謂劇矣!皇帝敦德,俊乂在官(4),第五司空(5),股肱國維(6),轉谷振贍(7),民不乏餓,天下慕德,雖危不亂。民飢於谷,飽於道德,身流在道,心回鄉內(8)。以故道路無盜賊之跡,深幽迥絕無劫奪之奸(9)。以危為寧,以困為通,五帝三王孰能堪斯哉!
【註釋】
(1)建初:漢章帝的年號。孟年:初年。
(2)無妄氣:又稱“無妄之變”。參見45·7注(1)。
(3)歲之疾疫:影響年成的災害。
(4)俊乂(yì義):賢能的人。
(5)第五:複姓。第五司空:指第五倫,字伯魚,東漢京兆長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初為淮陽國醫工長,受到光武帝的賞識。後歷任會稽、蜀郡太守。在會稽時查禁巫祝,禁止妄殺耕牛,裁遣富吏。章帝時任司空,曾一再上書,要求抑制外戚驕奢擅權。元和三年(公元86年),以老病辭官,數年後卒,年八十餘。
(6)股肱(gōng工):得力的輔佐。
(7)贍(shàn善):供養。
(8)鄉:通“向”。嚮往。
(9)迥(jiǒng窘):遠。迥絕:最邊遠的地方。“深幽”當是“迥絕”的傍注,後人因以誤入正文,遂致文意復踏,又與上句不對。當刪。
【譯文】
建初初年,自然災變出現,這是年成的疾疫,連年大旱不下雨,耕牛死亡老百姓流亡他鄉,可以說是很厲害的災害了。皇帝道德淳厚,賢能的人居官任職,司空第五倫,是皇帝的得力輔佐,國家的棟樑,調運糧食救濟供養百姓,老百姓不睏乏飢餓,天下都仰慕朝廷的恩德,國家雖然危急但是不混亂。老百姓雖然吃不上糧食,但對皇帝的恩德